《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盾构区间 施工监测技术方 案二一四年十二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编 写:审 核:批 准: 地 址: 电 话:邮政编码:网 址: 目 录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2. 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1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22.2 工程地质水文22.2.1 工程地质22.2.2 水文条件42.3 工程环境条件42.4 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4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53.1 监测内容53.1.1 监测项目53.1.2 监测要求63.2 监测点的设置6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6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73.2.3
2、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7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7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7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83.3 测量高程控制网8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8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83.4 监测作业方法93.4.1 垂直位移监测93.4.2 净空收敛监测103.5 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10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103.5.2 监测报警值11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11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125.1 监测人员组织12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12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125.1.3 项目管理网络:12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136.
3、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13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13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3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15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158.1 项目管理158.2工作信息流程168.3 信息施工保障169. 应急预案179.1 应急小组17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1710. 附表附图18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1810.2 监测点平、断面布置示意图2020 / 24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变
4、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1.2 编制原则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为了解和控制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形,需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监测的主要原则是:1)通过综合的多种监测手段,及时
5、反映穿越过程中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相关设施的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推进施工参数,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通过长期的监测手段对设施和土体的监测,保障穿越段的建构筑物长期安全、稳定;3)通过日常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2.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区间位于城北主干道下方,东西向布设。区间自000站出站后,向西穿越和平渠、000铁路桥后达000站。区间起止里程为Y(Z)JDK1775.075 Y(Z)JDK4442.307,区间右线全长2667.232m,左线全长2663.604m(含短链3.628m)。2.1.2 拟建工程的基
6、本特性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左、右线盾构均自宣仁墩站西端头井始发,掘进至区间风井处盾构过站,继续掘进至大地窝堡站东端头井以后吊出。区间风井预留盾构出土和下料条件,作为盾构施工场地。区间隧道顶部覆土厚度约为9m22m。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2.2 工程地质水文2.2.1 工程地质1)土层特征根据详勘报告,场地内主要地层为由冲积、洪积河床堆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卵石,地表广泛分布杂填土。其土层划分如下:(1)-1杂填土(Q4m1)分布于地表,分布不均匀,层厚0.521m,其中道路表层0.5m为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灰黄-灰色,松散-中密,稍湿-潮湿,以卵砾石为主组成,含少量砖
7、瓦碎屑,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土质不均匀,级配较差。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级普通土。(2)4-4粉土(Q3a1+p1)分布于局部地表或以透镜体形式夹于卵石中,浅黄色,具少量孔隙,土质不均,含卵砾石为25%,厚0.51.5m,稍湿-潮湿,中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级普通土。(3)4-10卵石(Q3a1+p1)下伏于人工填土层,灰黄色、灰色、深灰色,厚度2035m,成分以砾岩、灰岩为主,浑圆状,磨圆度较好,粒径组成:220mm约10%,2060mm约40%,大于60mm约20%;余为杂砂砾砂与粉土粒充填,局部含漂石,最大粒径约450mm。稍湿-潮湿。4-10-1中密卵石:埋深7m以上,呈中密状,
8、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I级硬土;4-10-2密实卵石:埋深7m以下,呈密实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V级軟石。2)各层岩土力学参数建议值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天然容重(kN/m3)钻孔灌注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土体承载力特征值(kpa)静止侧压力系数c弹性模量Es(MPa)渗透系数K(m/d)隧道围岩分级(修正)岩土施工工程分级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pa)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水平垂直kpa。 -1杂填土18.9500.60160172050IVII级普通土4-4粉土20.240550501800.4319212018180.3VII级普通土4-10-1卵石
9、231402100145中密5000.3072820427345VIII级硬土4-10-21602800175密实6000.2685906449040VIV级軟石2.2.2 水文条件1)河流水文本区域属000河流域,因城市建设,原始地形地貌改变较大,线路在YJDK2+056附近穿越和平渠,仅在防洪排洪时渠内有水流通过,水量受市政水利部门调节。其余地段仅在绿化地中有浇灌用水渠。2)地下水类型及特征地下水按照赋存条件分为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潜水。地下水埋藏沿线深浅不一,变化幅度较大。本区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大于40m。受城市给、排水管网的渗漏影响,场地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囊)。2.3 工
10、程环境条件 区间西端临近大000约500m范围左右两侧分布有多栋16层砖结构建筑(片石砌筑条形基础,基底位于卵石层、埋深约地面下1.53m),与隧道净距约4.5m11.4m。区间上方的管线主要有中压DN500燃气钢管、DN300燃气钢管(与区间平行、局部斜交,埋深约2m);DN400、DN500、DN600雨水管(与区间平行,埋深约0.53.5m);DN10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6.5m)和DN12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4.3m);15001200砖石热力管和15001600砖石热力管(与区间相交,埋深约2m2.9m);区间下穿的和平渠桥混凝土盖板涵,宽度10m,渠底距离盾构顶
11、约13m。在里程YJDK2680YJDK2800处侧穿乌将铁路桥,乌将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I级,设计时速120km/h,为货运铁路线。2.4 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工程分级与设计指南(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5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风险工程的描述、等级划分及其处理措施具体如下:序号风险工程名称风险工程等级风险工程描述处理措施一、环境风险工程1临近管线三级DN300燃气管(钢、中压)、DN500燃气管(钢、中压),埋深约2m;DN400、DN500、DN600雨水管,埋深0.53.5m;DN1000污
12、水管,埋深约6.5m;DN1200污水管,埋深约4.3m;15001200砖石热力管和15001600砖石热力管,埋深约2m2.9m。1、 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和盾构掘进姿态;2、 加强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3、 加强地下管线、建筑物及和平渠盖板涵结构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掘进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必要时进行根据跟踪注浆加固。2多栋砖1砖6多层建筑三级区间左右线侧穿多栋砖1砖6多层建筑,隧道与建筑净距为4.511.4m。建筑物基础形式为片石砌筑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53m,基础坐落于卵石层上。3渠三级和平渠桥为混凝土结构盖板涵,涵洞净宽10m,净高2.6m,涵洞底部距离隧道
13、顶部约13m。和平渠担负着城市防洪、输水灌溉、绿化用水等重要任务,按照惯例每年的4月中旬到9月初,和平渠都会放水。4大砂坑回填区三级本区间在右线YJDK2+103YJDK2+463、YJDK2+803YJDK3+052、左线ZJDK2+098ZJDK2+456及ZJDK2+804ZJDK3+049段范围内存在砂石料回填层。回填层厚度521m,原为一建筑砂石料场,回填成份主要为建筑弃土、筛砂石废料,以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回填无组织性为随意倾倒后进行推填平整。在修建城北主干道时又对地表的部分杂填土进行了换填处理。5铁路一级下穿范围桥梁结构形式为5墩4跨连续梁,墩台下设矩形承台,尺寸为:11m
14、11.6m3m,承台下为89根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桩长为30m,以摩擦桩为主,承台距离隧道顶部约5.5m,隧道距离桥桩最近净距约4.6m。另见宣仁墩站大地窝堡站区间特、一级风险工程专项设计图册相关内容二、工程自身风险工程1盾构区间二级区间位于含大粒径卵石地层见设计说明中“九、施工注意事项”部分要求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3.1 监测内容3.1.1 监测项目根据本工程的周围环境、盾构施工本身的特点、相关工程的经验及有关文件中对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盾构推进施工的环境监测重点范围为:横向为距两条隧道中心线向外不少于10米及大于隧道底埋深范围,纵向为盾构机切口前L米(L为一倍覆土埋深)、盾尾后30米
15、长度范围,适当考虑盾构机长度。本工程的监测项目为:1)地面沉降监测(轴线及断面)2)建(构)筑物沉降监测3)周边地下管线监测4)管片衬砌变形盾构推进期间监测工作将根据盾构施工的区域和影响范围,分区段分步实施。3.1.2 监测要求1)首次观测成果是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要具有比各周期观测成果更准确可靠的观测精度,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次数的措施;2)要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和分析;3)观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校,并作好记录,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网、站及测回路线等应事先做设计;4)要使用同一仪器
16、和设备,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时间;5)尽可能按设计要求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和分析。6)同时,对现场隧道内及周边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的巡视情况必须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巡视表格做好详细记录,配合各仪器观测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3.2 监测点的设置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衬砌环在周围土体荷载作用下变形,加之因纠偏、超挖及注浆影响,使衬砌环外侧地层损失致使土体产生变形。因此,盾构法施工的变形包括隧道自身的变形(包括沉降、收敛变形等)及由土体变形引起的周围地表、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变形。1)布设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设计和有
17、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隧道自身的变化情况,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2)对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隧道中心线两侧影响区范围内的建筑物、管线和隧道自身作为监测和保护的对象。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必须准确、监测频率必须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4)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及远程监控传输的要求。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实际控制要求,纵向监测点沿盾构隧道轴
18、线上方地表布设,进出洞100m范围及大砂坑回填区左右线每3环(3.6m)各一个测点,正常掘进段左右线每5环(6m)各一个测点。横向监测断面:进出洞100m范围在距洞口6环、12环、18环、30环、45环、60环、84环处各布置一沉降监测断面,正常掘进段间距为每30环(36m)布置一沉降监测断面,在联络通道及大砂坑回填区等部位设有横向监测断面控制,每个横断面布置1618个点(具体点位间距见横断面布置图)。进出洞段以梅花状布设深层沉降点,正常掘进段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酌情布设一部分深层监测点。地面深层沉降监测点布设时将穿透路面结构硬壳层,沉降标杆采用25mm螺纹钢标杆,螺纹杆标杆深入原状土160
19、cm以上,沉降标杆外侧采用内径13cm的金属套管保护,保护套管内的螺纹钢标杆用黄砂回填。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本工程区间隧道盾构推进邻近多幢建筑物,考虑盾构推进影响范围,拟在距隧道中心一倍覆土埋深范围内的主要建筑物进行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在建筑物有代表性位置,距离施工区域较远的建筑物测点布置适当放宽,距离施工区域较近的建筑物测点布置适当调整加密。实际布点的情况需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最终完善,并制定详细的布点图。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根据区间隧道物探资料及管线单位交底资料,盾构施工影响区域范围内分布有大量的市政管线,拟对其中的污水管线、燃气管线、雨水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
20、线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点,管线测点间距约为10m,平行管线采取交错布设的方式,部分管线测点根据管线单位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工况条件确定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对于监测的管线不便设置直接点的尽可能以管线敞开井、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结构直接观测。具体布点时将针对不同管线性质以及与盾构的距离关系,确定不同监测力度,密切观测其变形状况。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每一个盾构施工的区间隧道设2个主测断面,设在始发段10m位置及荷载最大处,包括拱顶下沉、拱顶隆起、断面收敛。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监测对象监测点数量测点编号备注地面沉降2316DB-01-01DB-532-02和平渠沉降16JC
21、J-01-01 JCJ-01-1600铁路桥沉降5QCJ-01-01 QCJ-01-05建筑物沉降103JCJ-02-01 JCJ-15-06周边管线垂直位移1200GCW-01-01GCW-15-04GCJ-01-01GCJ-07-40GCY-01-01GCY-09-02GCRQ-01-01GCRQ-12-02GCRL-01-01GCRQ-09-06拱顶变形4GD-01-01GD-04-01净空收敛4JK-01-01JK-04-013.3 测量高程控制网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分为三级布设,按等级次序分为:由固定基准点(本市有编号的水准点)、工作基准点(或控制点)、工
22、作点(或监测点)组成。监测点直接用于变形观测,工作基准点则作为工作区域内的基准,基准点之间通过每周联测统一平差,检验相互之间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系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城市永久水准点或施工高程控制点。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1)控制网设3个工作点组成环形,按闭合环进行联测。2)高程控制网在工程地下基础施工前完成,经联测合格的工作点高程平均值作为该工程工作点的初始值。3)每周联测控制网并修正工作点的高程值。4)联测方法、技术和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和国家二等三角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网水准测量技术指标()测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观测方法及技术
23、要求0.51.01.5执行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注:表中为n测站数沉降监测网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计较差(m)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高差之差()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02.03.00.50.7执行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3.4 监测作业方法3.4.1 垂直位移监测垂直位移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在远离施工区域100米以外的区域设置三组稳固水准点:A、B、C,各点的高程由国家水准点引出,该三点即为本工程变形监测的高程基准点, 以后每周复测一次,采用高精度精密水准仪器(水准仪+测微器)配合铟钢尺,按二级监测网施测。投入使用的水准仪及铟钢尺均需按
24、照规定进行检定。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往返求出该三点高差,确保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各监测点的高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形成的一条P等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中的工作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取两次观测平均值。基准点之间通过每周定期联测统一平差,检验相互之间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系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城市永久水准点或施工高程控制点。监测期间每月对水准仪i角进行检查,当i角大于15(2级)时,则进行校正。0 水准测量现场 水准仪3.4.2 净空收敛监测采用全站仪无定向自由设站收敛测量,在B和B连线与隧道道床的交叉的大致位置设置测站,架设全站仪,整平仪器,观测弦长端点B、B
25、的水平方向角、(为便于识别和内业数据处理,一般统一将一站的左边或右边端点的水平方位角置零),天顶距、和斜距、,采用全站仪盘左盘右一测回进行数据采集。每环测量观测B点的水平方向角、天顶距和斜距,转动仪器观测B点的水平方向角,天顶距和斜距。观测结果通过数据线传入计算机,通过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计算BB长度,即水平直径。全站仪免棱镜自由设站无定向收敛测量3.5 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一般情况下,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提前半个月对穿越部位进行测点布设取初始值,盾构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处需提前一个月进行测点布设,取初始值后每周进行测点测量,提供将穿越区域原始沉降变化规律,为
26、盾构正式穿越该处施工参数调整提供数据参考。本工程监测项目在接到甲方开工令后,组成的监测项目组立即投入工作,一周内准备完成该工程监测所需的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材料进住现场。监测工作从盾构掘进施工开始,至盾构掘进施工完毕为止。为顺利的完成监测任务,需要甲方、总包、施工方的密切配合,每项和监测相关的工序开始前,需要施工方提前通知,以便做准备元件,加密测试等相关工作。另外,为更好的完成监测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会作相应调整。依据施工工况,监测频次按四个阶段分项进行,监测频度设置一览表见下表:监测频率初步计划表监测对象掘进面前 20m、后30m掘进面后30m50m掘进面后50m以上基本稳定后地表沉
27、降12次/天1次/2天1次/35天1次/月建(构)筑物沉降12次/天1次/2天1次/35天1次/月管线沉降12次/天1次/2天1次/35天1次/月管线衬砌变形12次/天1次/2天1次/35天1次/月上表为原则性计划,现场监测时根据施工工况和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调整监测频率,当变形超过相关标准时则加密或跟踪监测,确保隧道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3.5.2 监测报警值信息化施工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指导施工方法的重要措施,信息化施工监测由实测值及管理标准的比较来判断隧道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完善施工参数及设计计算。为管理标准确定一个警戒值,更清楚的反应出监测项目的安全程度。监测报警值由两个指标控制,即允许
28、最大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允许单位时间最大变化量)两个指标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下表报警值如下:监测报警值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报警值地表沉降3.0mm/d 累计10mm30mm建(构)筑物沉降3.0mm/d 累计15mm管线垂直、水平位移刚性管线2.0mm/d 累计15mm柔性管线3.0mm/d 累计25mm管片衬砌变形2隧道外径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名称型号产地数量精度水准仪徕卡DNA03瑞士10.3mm/km铟钢条码尺徕卡3m瑞士1全站仪徕卡TS15A瑞士11.0”1mm+2ppm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5.1 监测人员组织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为了确保监测
29、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届时我公司将投入足够量的人员到监测施工中,同时组建监测项目部与现场监测项目部,成立监测项目管理组,建立健全全项目管理网络与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履行监测合同和实施方案;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次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确保监测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圆满完成。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专业资格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编号10000工程师工程测量020000助理工程师监测/量测03000项目现场负责人0000备注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增加12名辅助工。5.1.3 项目管理网络: 总经理安全质量部技术部(技术负责)设备部监测备用组监测项目部组 长(
30、监测人员)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监测工作是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工区内作业人员设备众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文明作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程并严格遵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作业现场的基本情况;指定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安全文明作业进行检查,每周进行安全、文明作业总结。加强对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意识,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为该工程树立良好的文明窗口。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本次监测项目内容多、持续时间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有助于实现成果的快速反馈,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每日提交监测日报表,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监测日
31、报表上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各监测点的日变形量、累计变形量等要素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整个监测过程需要提供的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有以下内容构成:1)监测实施技术方案;2)监测成果表、曲线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3)监测阶段分析报告;4)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还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1)精心组织施工施工前摸清施工区域周围的情况,特别是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按照规范进行各
32、类监测点的埋设。监测数据的采集严格按照各种测量规范及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并进行检验或复合。对于水准测量点,需设立相应的的参考点。参考点一般设在远离现场的合适位置,保证参考点的稳定性,场内的监测点高程定期与参考点联测,以掌握场内各测点的绝对高程变化量,以便对场地变化心中有数。2)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监测点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载体,监测点的保护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前提,为确保监测资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保护好各测点及监测设施。为加强监测点的保护,我们坚持做好以下几点:(1)争取业主和施工总包方的支持,要求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2)与各施工单位协调好关系,争取方方面面的配合;(3)对重要的
33、监测点加以保护,并在监测点上做好醒目标志;(4)加强工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实施跟踪监测跟踪施工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测,对重要地段和重要施工阶段以及在特殊的气象环境下根据需要做到昼夜跟踪监测,施工人员随叫随到,不遗漏监测信息。4)认真整理数据对采集到的各类监测数据及时进行计算机处理,对变化较大的数据要进行复核,即重新采集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保证数据的真实性。5)密切配合工况根据现场施工过程,随时记录施工工况,根据工况变化调整监测频率,结合工况分析监测数据,增强数据的可靠性。6)严密控制速率速率变化是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是监测单位提供报警的重要依据。严密控制速率,首先要掌握速率变化的规律和
34、不同施工阶段、施工区域的速率变化安全值。监测单位应将速率变化的情况反馈给施工单位,控制施工节奏。如果发觉速率有超常规现象,就应立即报警,使周边环境的安全和隧道自身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7)信息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并在日常监测资料上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点位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当数据变化超常规时,我们进行认真核对和分析,加强监测,并在预感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以电话速报形式通告有关各方,组织专家对监测对象产生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施工建议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顺利进展。8)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监测任务,本公司承接
35、监测工程决不再对外转包,由我公司选派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精干的测量人员独立完成,以最优质、及时和全方位的服务回馈业主的信任。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1)控制点起算误差为避免起算点的误差积累,无论平面控制还是高程控制,都可采用分区段布设。每个区段布设闭合导线,形成独立的监测控制网。需要时通过联系测量可将各区观测成果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中。2)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由于施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基准点有可能发生变化。对工作基准点进行稳定性检验,是保证观测成果可靠性的必要措施。3)异常数据复测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对异常数据要进行复测,避免错误发生。
36、4)器材安装注意事项监测器材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隧道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内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器材安装埋设前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作好埋设准备。器材埋设时,核定器材的位置是否正确,按监测的位置和方向埋设传感器。5)保证仪器观测精度投产的仪器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和国家、地方专业管理机关授权单位的仪器鉴定书。6)施工中视季节变化,定期检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并作记录存档。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8.1 项目管理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本项目实行项目负责管理责任制。公司安排具有相应资质人员担任本次监测
37、技术负责人,履行监测合同和实施方案;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次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制,作到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事先指导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中间检查执行各工序质量签收反馈制度,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成品校审测试报表执行校对、审核、复审的三级审校制, 确保最终成品优良。8.2工作信息流程工作信息流程如下:8.3 信息施工保障为及时准确的投递和接受监测信息,引导项目顺利施工,在工程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共同组建监测信息管理小组,各单位指定监测信息接受人、处置人。接受人负责日常监测数据的接收、管理及向处置人汇报监测数据的总体情况。处置人则在遇到
38、突发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时,决策下阶段的工作开展。由于隧道将穿越多条市政管线及构筑物,要求更严格,建立监控+管理+指挥三位一体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当天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完毕后,立即反馈信息指导下一步施工。监测数据报警后,电脑会自动群发信息到各施工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手机上,同时通知各家单位的领导立即聚集商谈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做到有报警立即有对策,有危险立即能抢险。 另外,本单位现场数据处理人员处理完当天数据后,会立即利用邮件,把当天的数据传到公司,有公司的资深监测负责分析数据,提出反馈意见,指导现场监测人员采取合理的监测措施,并向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提出下一步施工意见,供各方参考,力争把危险因素
39、消灭在萌芽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信息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汇总前阶段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各单位间信息流通情况及工作配合情况,总结、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当即商讨解决。会上应对下一阶段施工中的危险点、的重点、难点作出预测,施工单位应详细通报施工计划,以便对监测工作进行部署。在遇到报警或突发情况时,监测信息管理小组应立即召开碰头会,分析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9. 应急预案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预防灾害事故的应变措施,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故制定了本应急预案。9.1 应急小组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总经理及各部门(设计、监测、施工、钻探)负责人组成。总经理任组长,
40、成员总工程师、各部门主任工程师、财务部主任等若干人组成。总经理不在,由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负责小组的具体领导工作。应急小组下设4个分组:1)工程、生产应急分组。由总工办、监测项目部派员组成2)设备应急分组。由仪器设备服务中心、监测项目部派员组成3)安全事故应急分组。由行政办公室、施工项目部派员组成4)综合治理应急分组。由行政办公室派员组成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1)突发事件发生即报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即启动应急预案。随之应急分组负责及时了解事件背景,研究对策;2)根据不同突发事件性质,应急小组制定成员负责组织应急分组及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工作,包括现场调查,电话联系有关部门
41、和人员走访;3)在调查弄清事件的真相后,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并作出事件发展的预测;4)应急小组指示应急分组负责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建议。下达指令组织技术、设备、后勤各部门保障支持,并进行实施;5)负责对应急措施、建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信息反馈和评估修改,直至突发事件处理完毕;6)应急小组在每个工作程序阶段中应随时向总经理报告事件处理进展情况,接受总经理指示并贯彻执行。10. 附表附图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轨道交通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 编 号: 地面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报告 H-007观测时间: 年 月 日 建(构)筑物名称点号上次测高程(m)本次测高程(m)沉降变化量(mm)累计沉降值(mm)备注注:-为下沉、 +为上抬。测量员: 计算: 复核: 监测负责人: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 编 号: 地表(管线)沉降监测报告 H-006测试日期:测试时间:本监测项目测点布设示意图见附图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沉降变化量(mm)初始高程(m)上次高程(m)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