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提纲(4页).doc
《《三峡》复习提纲(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复习提纲(4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复习提纲-第 3 页三峡习题总结2017要点:1、主题: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由三峡“七百里”地貌写到两岸四季变化的万千气象,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从山和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段意:(1)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3)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4)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一、文学常识:1、三峡选自 水经注 ,作者 郦道元 ,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解释下列字、词1略无阙处 阙
2、:同“缺”,空缺 。 2重岩叠嶂 岩:高峻的山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隐天蔽日 蔽:遮蔽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正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夏水襄陵 襄:漫上 6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 7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8不以疾也 疾:快 以:如此,这么9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湍:急流 10飞漱其间 漱:冲刷11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山峰,山顶 12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峻、草盛 良:确实,实在 13晴初霜旦 旦:早晨 14属引:连续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16哀转久绝 哀转:悲哀婉转 绝:断,消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描写三峡连山之密
3、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重叠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最能表现三峡秋季萧条景象的句子是:林寒涧肃。渲染秋季山谷空旷哀婉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最能突出三峡春冬江水清澈秀美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总写了三峡地貌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写山,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突出山之高的?三个方面。(1)以“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2)以“天”和“日”来衬托其高,是仰视所见。(3)用“亭午”和“夜分” 的特定条件从侧面烘托其高。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两岸的山势之高,水流湍急。5、作者在写夏季江水惊涛拍岸之势,在波峰浪尖上描绘了一叶扁舟,有何作用?作者把小船与飞奔的马相比,既突出江水上涨之势、水流之快,又赋予江水雄奇的生命力
5、,使读者对江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中“奔”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形容水流急速。7、作者写三峡夏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夏季水势浩大,水涨流急,交通阻断。8、作者写夏季水大流急,是如何突出这一特征的?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突出水急这一特征。9、“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夏水怎样的特点?你还想到哪些类似的写水的句子? 水势浩大,水流湍急,交通阻断。类似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0、作者既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为什么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不矛盾。前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