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0页).doc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 10 页2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2.结合文中语句,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培养机智沉着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难点:曹刿的民本思想对战争的影响。【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检测题,围绕题目“论战”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当堂检测人人过关。评价设计:评价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2.针对目标2,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评
2、价设计: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说说理由,通过交流讨论能用短语概括人物形象,老师借助课堂展示和训练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3.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对战争问题的论述。评价设计: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与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2分钟)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三、后教环节(15分钟)四、训练环节(13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语: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认为战争取得胜利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强调人和是决定性因素。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的(板书课题)。2.师板书课题、出处。(二
3、) 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个,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注意突出关键词语:1.学习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2.结合文中语句,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培养机智沉着的品质。过渡语:请同学们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带着目标,开始愉快的学习之旅。(一)出示自学指导(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这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3.从军事作战的角度,你认为长勺之战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从战争的过程可以看出曹刿
4、的战术思想是什么?(二)自学检测反馈通读全文,用原文句子回答:(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3)曹刿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_之时,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之时。 随机抽取三位同学到黑板展示,书写和测试情况记入小组评价。其他同学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点拨:(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彼竭我盈、辙乱旗靡明确:1.这是一篇记叙文,但是全文以“论”为中心。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即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2.曹刿分析
5、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三次对话完成的。曹刿否定了“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的做法,肯定了“断狱以情”的做法。从这一点看出在战前曹刿重视人民的支持,这反映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小结:第一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了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元谋。3.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小组讨论并归纳)(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 “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4)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
6、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因此,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除了实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注重观察敌情,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三)质疑问难 在自主学习阶段,你有没有疑惑?请提出来,请大家帮你解决。过渡语:刚才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一起来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上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学案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眼中的曹刿(庄公)。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读 这句话,我读出了一个 的曹刿(庄公)2.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
7、程,作者详写和略写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一)1.曹刿形象:文章集中表现了他的“远谋”: (1)“公将战,曹刿请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爱国热情(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引导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政治上有远见(3)作战中对鲁庄公的急躁冒进进行阻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战后论取胜原因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小组讨论并归纳: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下板书: 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曹刿活动 曹刿性格 开头乃人见发生 请求入见爱国热情(有德) 何以请从 发展 论何以战政治远见(有识) 公与齐师
8、 高潮 从战指挥军事才能(有才) 既克逐之 结局 论何以胜谋略过人(有学问)鲁庄公形象:1、文章集中表现他的“鄙”:(1)战前,把战争的希望寄托于对人民施行小恩小惠,寄托于神灵的保佑;(2)战中,“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军事上无知(3)但是,在曹刿引导下庄公意识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礼贤下士,任人唯贤;(4)“既克,公问其故”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鲁庄公:急躁冒进,孤陋寡闻,紧扣住鄙。但鲁庄公也有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故事内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 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答问 虚心听取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公
9、与之乘大胆任用人才 战于长勺 自己亲自参战 不因胜而自喜 庄公战后问刿一问一答为真知而求教小结本文特点:1.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2.它善于通过对话和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点拨(二)1. 写战前的准备 详写 2. 叙交战的过程 略写3. 论取胜原因 详写作用:对表现曹刿这一卓越的军事家的“远谋”形象具有极大的作用。过渡语:请合上课本,根据这一节课的学习完成下列题目。随机抽取四位同学到黑板来做,其他同学自己完成,组长组织互相批阅,有错误及时指出并纠错。1.请说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成语:一鼓作气:指趁锐气足时,一
10、举成事。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彼竭我盈: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2.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刿论战 论战 教学 设计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