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第 9 页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
2、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重点 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
3、高。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3、 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2、利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求实精神,
4、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将采取活动探究 、 指导阅读、讨论交流、问题推进法、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 自主探究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建构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然后再通过阅读,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最后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整体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一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一组概念建立的意义。 三、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的依据:在新课堂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案教学、目标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将通过新课引入、活动探究、学生分
5、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当堂反馈、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新课引入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并且也知道了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100g?此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目的是去除学生的畏难的心理,因为通过对前两节的学习大家感到物质的量较难理解,因此开始先让学生的思维走进课堂,先尝到成功的喜悦。这里需要m(H2O)=90 g,让学生自己寻找取90克水的方法,并选出最好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用托盘天平去称量,用量筒去量取。 而且用量筒去量取是最好的,通过这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 浓度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