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8页).doc
《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第 8 页中药鉴别用药1麻黄与桂枝 同:两者均辛温,可发汗解表,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感冒。 异:麻黄发汗力强,只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者,主治风寒感冒重症。 桂枝发汗力缓和,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外感均可使用。 2荆芥与防风 同:二者均辛温,长于发表散风,外感风寒风湿风热均可适用,二者也可用于风疹瘙痒。 异:荆芥质轻,发汗之力强于防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 3细辛与麻黄 同:二者均能发汗解表,用治风寒感冒。 异:细辛散寒力胜于麻黄长于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善治头面诸窍
2、疾患、风湿痹痛及痰饮咳喘等症。 麻黄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者,主治风寒感冒重症。还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肺气闭遏的咳喘息促及风邪袭表、一身尽肿的风水水肿证。4薄荷、牛蒡子、蝉蜕 同:三者均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 异:薄荷发汗力强,为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首选,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 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5桑叶与菊花 同:二者皆能疏散风热、平
3、肝抑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疼、肝阳上亢,头疼眩晕;风热上攻货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 异: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6柴胡、升麻、葛根 同:三者均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 异:柴胡升麻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 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
4、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又能解肌退热,可用于外感表证,还能通经活络,解酒毒。 7石膏与知母 同:二者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石膏重在清脏腑实热,泻肺胃火,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煅石膏还能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烫伤等。 知母甘苦性寒质润,能滋阴润燥,既用于肺热咳嗽,又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8芦根、天花粉 芦根清热之功较胜;天花粉生津润燥之功较优。 9黄芩、黄连、黄柏 同:三者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每相须为用。 异: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多用; 黄连偏
5、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泻痢、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 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10连翘与金银花 同: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热病等,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 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1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同: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异: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散结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12菊花、野菊花 同:二者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 异: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
6、长于解毒消痈,痈肿疮疡多用之;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13玄参与生地黄 同:二者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 生地黄凉血养阴力较大,故血热出血、阴虚内热消渴多用。 14大黄与芒硝 同:二者均为泻下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肠燥便秘。 异: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涤荡肠胃之功,为治热解便秘之主药;又泻火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治疗热毒证、出血证及湿热内蕴等证;且可活血通经,治血瘀诸证。 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消除燥屎坚结;又能清火消肿,但多外用,治疮痈肿痛。 15甘遂、京大戟、芫花
7、 同:三者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泄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芫花最弱。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异:芫花兼有祛痰止咳之效。 16巴豆霜、大黄 异:巴豆霜辛热燥烈,药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苦寒泻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17独活与羌活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18
8、蕲蛇、金钱白花蛇、乌鞘蛇 同: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雍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 异: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鞘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乌鞘蛇性平、无毒而力较缓。 19蚕沙与木瓜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 异:蚕沙作用较缓,又能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 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20秦艽与防风 二者均为“风药中之润剂”但防风长于解表;秦艽长于祛风湿热。 21络石藤与海风藤 同:二者均能祛风通络常用于
9、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挛急及跌打损伤。 异: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屈伸不利者; 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挛急,腰膝酸痛者。 22苍术、藿香、佩兰 同:三者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证。异: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他湿邪泛滥之症; 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症。 23厚朴与苍术 同:二者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异: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苍术辛散温燥为主,
10、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24豆蔻与砂仁 同:二者均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异: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满,温中偏胃而善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下焦,略胜于豆蔻,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25茯苓与薏苡仁 同:二者均归脾经,都能健脾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异:薏苡仁性凉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为常用。 茯苓性平和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
11、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有宁心作用,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26猪苓与茯苓 同:二者均能利水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者。 异: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27北五加皮和南五加皮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皮的根皮,习称“南五加皮”,萝摩科植物红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异:南五加皮无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 北五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作用强,临床要注意区别使用。28泽泻、车前子、滑石 同:三者都能利水渗湿,清泻湿热。 异:泽泻还能出摊因,泻胃火; 车前子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12、滑石又能滑利通窍,清解湿热,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29肉桂、附子、干姜 同:三者均性味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 异: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键运脾阳而止呕; 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肉桂还能引火归元、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附子、干姜还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30陈皮与青皮 同:二者皆理中焦之气而除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 异:陈皮性缓,偏归脾肺,重在
13、理脾肺之气,尤善理气调中,对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效佳;又长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青皮性烈,偏入肝胆,偏行肝胆之气,善于疏肝破气,又能消积化滞,主治肝气郁滞之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以及食积腹痛,症瘕积聚等。 31木香与香附 同:二者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诸证。 异:木香主入脾、胃、大肠,善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为治胃肠气滞之要药;兼有梳理肝胆气滞作用,治胁痛、黄疸、疝气疼痛等; 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2佛手与香橼
14、 同:二者均能疏肝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肝胃不和以及湿痰咳嗽,常相须为用。 异:佛手疏肝理气止痛略强; 香橼燥湿化痰略胜。 33莱菔子与山楂 同:二者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之功,主治食积证。 异:山楂长于消积化滞,主治肉食积滞;莱菔子尤善消食行气消胀,主治食积气滞。 34大蓟与小蓟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异: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 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34大蓟与小蓟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15、 异: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 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 35地榆与槐花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故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 异: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血痢等皆宜。 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36白茅根与芦根 同:二者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热淋涩痛,常相须为用。 异: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37生姜、干姜、炮姜 同: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症。
16、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圣药; 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要药; 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38香附与郁金 同:二者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异:香附药性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 郁金药性偏寒,既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症。 39郁金与姜黄 同:二者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 异:姜黄药用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 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凉血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
17、神昏等证。 40益母草与泽兰 同:二者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常用于妇人经产血瘀病症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水瘀互结之水肿等证。 异: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较泽兰为强,临床应用亦更广。 41半夏与陈皮 同:二者均为辛温之品,皆能燥湿化痰,常相须为用,治湿痰、寒痰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脘痞满。 异:半夏属化痰药,温燥之性尤强,燥湿化痰之力更著,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用治气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等; 陈皮行气药,辛行苦泻,长于理气和中,擅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 42半夏与天南星 同:二者均药性辛温有毒,为燥湿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常用 药物 鉴别 7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