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 4 页五年级数学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说教材: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
2、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说教法: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说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分数的意义。让
3、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二、探究新知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产生、意义。2、认识单位“1”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4、(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三、新知运用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说板书设计: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
5、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教学目标:1.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