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世杰《寻声楚吟缓缓归》高中散文阅读答案(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世杰《寻声楚吟缓缓归》高中散文阅读答案(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3小题。寻声楚吟缓缓归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 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 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
2、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 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
3、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 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
4、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 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
5、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 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
6、凛冽。 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 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
7、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 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探寻 B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 C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淋漓:饱含深情的 D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
8、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 B第段结尾说,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 C第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 D第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3. 本文题目“寻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6分)4. 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
9、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参考答案1. B。2. C。3. “楚吟”含义: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4. 示例:尽管春晚上全国春节大一统,仿佛都是同样的风俗。但我确切地知道,我们家乡的风俗是与众不同的。首先,年夜饭并非“夜”里吃,咱们在中午就举行了这场盛宴。而且在举行盛宴之前,必须给祖宗上三碟祭品,每碟祭品三片肉,只放一根筷子,倒一杯酒,祭奠半杯,剩下
10、半杯留在供桌(没有供桌,就用条凳代替)上等祖先享用。正式吃年夜饭时,这三碟受过祖宗享用的菜会重新回到餐桌上。其次,“守夜”也与众不同,得拿竹杠在屋角床下一顿敲,吓走老鼠,这样来年不会有老鼠偷粮,丰收吉祥。这几样仪式尽管毫无科学道理,可每次做起来,总还是让人新生敬畏之情,以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毕竟敬奉祖宗,吓走老鼠,都是于己有益的事,何况又给新年增添了许多肃穆之感,何乐而不为呢?详细解析1. B根据“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一句,应该知道,屈原并没有“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此处的“颠沛流离”应该指后文的“迷失了方向”,即精神上的流浪,没有归宿。 2
11、. C“写出作者久别家乡”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是认为回到秭归是回到诗人的精神故地,而非自己真实的家乡。 3. “楚吟”首先指楚辞,即屈原作为一个追求美善的诗人所吟诵的诗词;结合文章来看,作者在秭归这个地方,看到了屈原的诗意被传承下来,如“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体现出楚吟存在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他在经过诗会后模仿楚辞创作,也是“楚吟”。4. 生活中通过郑重仪式来寄托情感等的例子有很多,如传统节日,如自己的生日,或者家中、朋友特别看重的日子,可能都会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来纪念,从而加深印象,让自己感受深刻。选取其中一个来描写即可。-第 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