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10页).doc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第 10 页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 语文 上册第四单元 第18课 (需两个课时)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如果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反复自读,学生可以品味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学情分析:这两篇科普短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学生可
2、以借助已了解的有关说明文知识,通过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相信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教学理念: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程文本互动,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进行多重对话,更好地理解文本。与
3、此同时,语文教学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2、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由多媒体展示侏罗纪公园影片的几个片断,让其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
4、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交流有关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的图片及资料,想一想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二、 简介作者 师生互补阿西莫夫 一生充满了传奇,著作量惊人,写了至少400本书。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 杂志至今在美国仍很畅销。他被称为 “永远的科幻教父” 。“阿迷” 们遍布全世界。(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三、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1、多媒体展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学生齐读生词(生词由多媒体展示)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
5、有毒腺,俗称癞蛤蟆。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2、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小组讨论归纳: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
6、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创新精神。3、理清文章思路: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讨论归纳: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L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文章一方面解开了“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同时又论证了另一个
7、问题:南极洲的恐龙化石为大陆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四、研读重点 探讨难点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小组讨论归纳:(1) 层次: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顺序: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8、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3)说明方法:A.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作诠释、打比方)B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C此外,文
9、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五、拓展延伸 发散思维1、讨论: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小组讨论归纳:(1)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2)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的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的迁移),然后进行科学地推理(“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开”),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3)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短文 教学 设计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