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程标准(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课程标准(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欣赏课程标准-第 11 页文学欣赏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社会的发展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学欣赏课程的建设,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为造就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兼备的现代化中职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课程性质文学欣赏是一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人文性是其基本性质。文学欣赏通过重返文学
2、经典,促进学生整体精神素质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扩展学生精神的丰富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他们广阔而深邃的精神视野。二、课程的基础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本课程育人的功能。文学欣赏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阅读欣赏文学经典,使学生返回历史,重温传统,在深深地浸润中,真正体会到整个人类生存的艰巨性和伟大性。在与经典的心灵交融中,使学生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多一份深邃体验,一份清明理解,从而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二)注重审美应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
3、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文学欣赏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捷,富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已渐趋成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欣赏中,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读,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巩固探究成果。本课程学习的过程将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
4、程。(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文学欣赏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的文学素养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同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自我发展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为了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中职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的对己的不同期待,文学欣赏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既讲究知识的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又能适当接触学科的前沿,引发不同专业学生的跨学科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5、二)课程包括虚拟课堂上的专题欣赏和课后的阅读选修两部分。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课堂欣赏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8系列阅读8系列阅读3系列阅读2系列阅读1课后自读 月 (三)欣赏课程必须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为主,包括小说系列、诗歌系列、戏剧系列八个专题。通过学习交流,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文学审美,探究能力方面也会得到协调发展。课后自读内容根据三点定面:根据知识点确定选读扩大面;根据疑难点确定选读则面;根据学生能力点确定选读结合点。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个性地发展。(四)文学欣赏包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目标。安排学生在一学期中内完
6、成。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通过文学欣赏课内、课外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发展。积累 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学习目标加强知识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了解文学流派的多种风格,掌握基本的欣赏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阅读欣赏方式。能根据需要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文学素养。感受 鉴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努力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鉴赏,体会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性,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思考
7、领悟通过重返经典,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扩展深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习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应用 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将阅读与欣赏中的体验与发现展现出来,并在运用中,发现自我潜能,以便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前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拓展学习范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发现 创新关注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8、,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方法,追求思维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经典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点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阅读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学风。 1、 在阅读与欣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文本做出自己的批判,并努力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 注意个性化阅读,充分
9、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4、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提高阅读效率。5、 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阅读感受。6、阅读欣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7、 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发展阅读素养。8、 注意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9、 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
10、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能对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10、 关注现实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学习分析和解释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全面发挥经典的功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或最终目的是让人尽可能多样、深入而广泛地了解人所处的世界,了解人自身的生存状态。人文经典的阅读与欣赏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本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实践中,掌握基本
11、的阅读欣赏方法,增强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对文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导向的优势,促进学生精神的全面发展。(二)针对课程特点教学文学欣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活力。应该重视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行进中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自读”、“讨论交流”、“精讲释疑”、“浏览资料”四步结合,以切实提高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质量。(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力图在最基本、普遍的意义上来探讨人文经典,在这种氛围中
12、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需求,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对文学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文学历史常识。合作学习利于鼓励个人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宽容与沟通,在智慧的相互激励中,精神得到全面发展。(四)鼓励学生自由地、个性地、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汇编成册,或发表,以利于回顾和交流成果。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演示,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设计,制成网络或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二、评价建议(一)评价原则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文学欣赏主要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有品位、开放性的艺术判断
13、能力,提高艺术审美趣味,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2、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学校、社会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等多元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的活动。3、 评价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方式。课程评价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实用的条件和范围。如,书面考试适合于评价认知水平;探究能力的评价就不是以活动结果为主要依据,而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作为评价重点。本课程将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4、评价应着
14、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富实效。(二)评价的基本内容。考查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能否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对论著内容和观点的把握是否有真知灼见。注意评价学生提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阅读的兴趣浓厚和文化视野的宽泛。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和论文,以及专题的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并作出总体评价。还应兼顾学生在参加讨论会、讲座、报告会、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中还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第四部分 文学欣赏授课内容与计划前言第一专题 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的当代阐述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创造
15、小说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鲁迅对于今日社会的重大价值,固然在于他是出色的作家,他具有伟大的人格,但更是因为他是一个眼光独特,能够洞悉社会和人生真相的批判者。无论怎样炫目的流行思想都难以长久蒙蔽他,当别人纷纷陷入错觉时,他总能迅速地拨开迷雾,看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更令当代青年感动的是,他不仅不为时尚所蔽,更不自隔于社会,一意要抨击所有的黑暗;不但深怀着真实的、痛苦的思想,更实践着同样真实的“绝望的抗战”。他激发起了人们洞悉世事,把握真实的充沛的灵感。)必读书目:阿Q正传、伤逝、野草第二专题 诗意的曹禺 其实也是诗 曹禺的现实主义 周朴园与繁漪(曹禺在谈到戏剧创造时认为,他写的“是一首
16、诗,一首叙事诗”,目的是让观众看完后,心中流淌着一种“诗样的情怀”,可见诗意是曹禺创作的审美追求,也说明了曹禺剧作具有“诗化现实主义”特征。曹禺剧中的人物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而“最有戏”最有争议的人物便是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是“吃人的人”,还是一个摆脱不了“被吃”命运的人?繁漪是出走的娜拉,还是报复女神美狄亚?) 必读书目:雷雨、日出第三专题 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 -张爱玲艺术人生 危机中的人们 四分五裂的灵魂 走向女性主体(在第一次女性写作高潮中出现的张爱玲是女性写作的“孤岛”。她的那些在都市里发生的男女的情事透着苍凉与世俗,女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反复诉说着,没有开头和结尾,就像一个“美丽
17、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笔下的人生不强调飞扬的一面,而只注重人生的安稳,安稳则意味着永恒,存在与一切时代;小说中的人物也全是不彻底的平凡人物。虽不是英雄。但究竟是认真的。)必读书目: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第四专题 合上眼睛/世界就与我无关-朦胧诗及其叙述 “朦胧”引起的误解及论争 崛起的诗群 朦胧诗的发展及变异 海子与韩东、翟永明(朦胧诗引发的论争,其实就是现代主义之争。在80年代中国文学的转型期时,作为前卫的新诗潮,承受过今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中国新诗潮在中国的发生,既有自己独特土壤,也受益于异质文学思潮的影响。对于创作作者个人来说,主要是基于一代人对外界的混乱和内心的孤独感中产生的破碎的个人
18、经验和精神焦虑,也由于诸如隐喻、象征、反讽、意象化等“现代主义”手法更能帮助他们整合他们个人的体验和想象。) 必读书目:五人诗选 潜水艇的悲伤甲乙第五专题 “痞子文学”-王朔现象黑色的颓废反叛的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王朔是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王朔现象是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他及时运用艺术手段概括出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一部分中国市民的心绪。他的作品中充满调侃、嘲弄、没正经、反叛权威和秩序,而这概括为一种精神现象就是无赖精神,它与代表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阴阳交合地构成了正负两面力量,催化着时代的变化与更新。王朔的小说既与通俗小说不同,又不是严肃的纯文学,他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
19、而这确实应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显著特点:大众文化的兴起。) 必读书目:动物凶猛 第六专题 “上帝死了” -西方现代派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象征主义与波德莱尔恶之花:发掘恶中之美的诗表现主义与卡夫卡变形记(当尼采愤而向世人宣告:“上帝死了!”时,当人们发现天堂的大门已经关闭,他们的灵魂将永远在这个世界上徘徊时,人们会不会感到恐惧、焦虑、绝望?在这种恐惧、焦虑、绝望的背后,是不是仍然期待着破碎的东西重新整合为完整?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是不是又会嘲笑自己的幼稚,用幽默来装点感伤和绝望呢?) 必读书目:恶之花、变形记第七专题 “人也死了” -西方后现代派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垮掉的一代与金斯基(当
20、现代主义者们一方面否定上帝,一方面又疯狂地另起炉灶建立一种新的深度模式时,后现代主义者则宣称,放弃寻找一种仅为个体信念和理智所确认的对世界的再现的企图。他们认为:深度模式的消解,又有什么不好呢?说不定更好,让绝望、焦虑和感伤滚蛋去!让我们用欢笑,用欢笑来嘲弄一切!他们已习惯于这种中心消解的生活。) 必读书目:嚎叫、第八专题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悲剧性命运 在雨中呼喊的余华 在高粱地外茫然的莫言(如果说朦胧诗的出现可以看成是现代文学从地下浮出水面的一个标志,那么先锋小说的出现则是现代文学在文学创作中的最广泛最具冲击力的表现。我们所说的先锋小说特指以马原、莫言、余华等人的小说创作。但由于先锋小说自
21、身不可避免的局限,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中始终只是一个“过客”,又始终占有一席不变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从90年代初开始,先锋作家纷纷放弃了从前所推崇的先锋精神和理想,使先锋小说作为一个小说艺术的实验运动和文学潮最终走向解体。)必读书目: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红高粱附 录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阅读的建议1、 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鲁迅阿Q正传、伤逝、祝福、药等;曹禺雷雨、日出等;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朦胧诗,如北岛回答、一切顾城一代人、生命幻想曲 舒婷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海子土地等;第三代诗歌,如翟永明潜水艇的悲伤,韩东甲乙等;王朔动物凶猛波德莱尔恶之花卡夫卡变形记金斯堡嚎叫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莫言红高粱2、 关于课外阅读读物的建议:课外度包括各类相关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小说如,鲁迅呐喊、彷徨,张爱玲传奇,王朔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余华活着许三官卖血记,莫言“红色小说”系列,马原的小说,格非的小说等。诗歌散文,如鲁迅的野草、鲁迅杂文,张爱玲流言,朦胧诗选,第三代人诗选等。剧本,如曹禺的喜剧,外国的现代派戏剧等。一些文学欣赏、文学理论作品适时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