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第 7 页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28分)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3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4)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 ,五十弦翻塞外
2、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8)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9)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10)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3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A豆羹(gng) 怫然(f) 唐雎(j) B抢地(qing) 缟素(go) 色挠(no)C一箪食(dn) 蹴尔(ji) 不屑(xi) D加冠(gun) 皲裂(jn) 烨然(y)4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A免冠徒跣:裸露。 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D走送之:跑。5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故患有所不辟
3、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故不错意也 D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6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3分)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对写作的哪些感想?请简明写出你的思考。(3分)(1)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曹雪芹香菱学诗)(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3)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
4、,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的“载体”,它也是作品的本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古诗,完成8-9题。(4分)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本词写于欧阳修颖州太守任上。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8“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又表达了词人 心理。(2分)9前人对上片“逐”“出”两字非常称道,请选择一个字作简要赏析
5、。(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
7、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环”,绕。 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1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
8、)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1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1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
9、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1分)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宋濂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
10、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释】中书左司掾:与后文“都指挥司照磨”都是官职名。 侈:大,多。 顾:只是,只不过。表轻微转折。逮:等到。 耄:老。14.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苟 有 所 得 则 以 告 予 予 将 不 一 愧 而 已 也1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卷石底以出 B.及年壮方可出 及鲁肃过浔阳C. 会予于京师 会当凌绝顶 D.此其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