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第 8 页第 一 单 元 练 习 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摇曳( ) 嘹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n xn r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鸟儿将cho ( )安在fn hu nn y( )当中,高兴起来了,h png yn b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ng yn ( )的光,hng tu ( )片安静平的夜。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 ),戴着l( )。他们的房屋,x x sh sh ( )的,在雨里jng m( )着。2 填空
2、。春的作者 原名,号,后改名自清,字。(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春的美好与活力,抒发对春天的期盼、喜爱、赞美。3、词语赏析: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酝酿”一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 B、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极具表现力,试选一个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答: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答: 4、语句赏析:本文中有许多的比喻和拟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答: 5、最后三段,分别出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个语段的先后次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答: 阅读济
3、南的冬天回答问题1、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第1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中心句的。答: 3、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A和B题:A、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答: B、从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描写顺序的词语,并判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答: 4、本文作者善于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冬天的济南比成什么?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答: 5、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A明喻 B暗喻 C借喻(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
4、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轻盈(yng) 朦胧(mng) 伦敦(dn) 旋律(xun)B水藻(zho) 贮蓄(zh) 均匀(yn) 抚摩(f)C斑驳(b) 镶嵌(xung) 着急(zhu) 温润(wn)D稀疏(s) 澄清(chng) 惊诧(ch) 玫瑰(gu)阅读雨的四季回答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花bo( ) 浇gun( ) 静m( )高邈( ) 莅临 ( ) 池畦 ( )2选词填空。(1)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_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_、开阔的大地。(2)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_利落的木刻。(A干净 B纯洁 C净美 D纯净)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
6、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4)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 )5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表现了春雨的_、夏雨的_、秋雨的_、冬雨的_,抒发了_的感情。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7.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答: 8. 请
7、简要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答: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答: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 3.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 。4.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5.虚写诗人想像之
8、景的句子是: 6.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 3、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9、边。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答: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 5、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答: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答: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答: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曲的_。2天净沙
10、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4.全曲的主旨句是: 5.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6.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 7.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11、。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8.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9.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12、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B.“古道西风瘦马”的“瘦”表现了旅人的辛劳。C.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点出了“旅”思。D.这首散曲主要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10.选出正确的一项( )A.本文以景托情,寓景于情,刻画出游子凄苦、悲凉的心境。B.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成为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C.本文运用极其华丽、复杂的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D.全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使作品更加动人。1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
13、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是那么的幽美恬静,使得天涯游子动了思乡之情。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1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此曲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B秋思是曲牌名,天净沙是题目C此曲共描绘了九种景物,刻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D此曲被誉为“春思之祖”16.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此曲后两句动、静相衬,表现了游子内心的悲凉、愁苦。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表现出曲中游子对温馨家庭的渴望,更体现出游子内心的悲凉、愁苦之情。C.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的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朝阳下的孤独与愁苦。D.此曲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