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5页).doc
《《8.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第 5 页 8.时间的脚印 教案设计 执教者:新沂市高塘中学王孔云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准备: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2.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导入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 笔记本 双色笔);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
2、的更好!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
3、学习目标。(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二、 自主学习 走进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请看大屏幕:1.字词我会读腐蚀(sh) 浑浊(zhu) 山麓(l) 海枯石烂(k)粗糙(co) 龟裂(jn) 刨刮(bo) 楔形文字(xi)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3.其中有8个段落是独句段,(1、5、7、13、18、22、24、27),其中5、7、18、22、24、27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文共31个自
4、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把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屏幕显示)第一部分 (14 ) 引出话题:时间漫谈。第二部分 (5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第三部分(2229)石头上的故事。第四部分(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2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就在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某些地方的岩石又开始了新生的过程。 (1).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2).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5、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自主学习3分钟后,全班交流)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7至21自然段。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问题的关键词句。全班交流反馈:(1) .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明确: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山崖裂缝山崖裂缝(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堆压形成新的岩石。 (2) .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面去思考。)(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明确: 岩层厚度:1米厚(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时间的脚印 8.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5页 时间 脚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