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文言文整理(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人墓碑记》文言文整理(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人墓碑记文言文整理-第 7 页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
2、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
3、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一、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1、二、 指出下列句式1、激于义文学常识: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代文学家,有七录斋记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2)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钱
4、财)(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缙绅,指一般做官的人)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 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 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 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5、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9)慷慨得志之徒古义:胸怀大志 今义:情绪激昂或不吝啬(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两个词,行,品行;为,成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11)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出)(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6、”)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 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徒有虚名(副词,相当于“只”“空”)(6)按 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 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 以一平板按其面(动词,按压)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动词,放下,止住) 缘法而治,按功行赏(介词,按照)(7)得 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8)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名词,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副词,最终) 五万兵难卒
7、合(副词,仓促)(9)易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动词,轻视)(10)私 挟持私虑,深失孤望(形容词,私人的)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动词,偏私,不公道)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心,私利)(11)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 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视力)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动词,视察)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动词,看)(12)盛 呜呼,亦盛矣哉(形容词,盛大,隆重)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时哉(形容词,兴旺,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行(动词,装上)(13)闻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
8、声名) 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 余闻而愈悲(动词,听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理解)(14)被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介词,表示被动)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禺、汤被矣(动词,遭受,蒙受) 将军身被坚执锐(动词,通“披”,穿在身上)(15)望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 登轼而望之(动词,遥望,远望) 深失所望(名词,希望)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其疾病而死(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做巡抚)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作记)以旌其所为(表
9、扬)(2) 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3) 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4) 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5) 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榜样)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6)形容词作动词则尽其天年(享尽)亦以明死生之大(表明)以老于户牖之下(老上)5、实词解释1. 以旌其所为:表扬2. 抶而仆之:笞打,鞭打3. 以大中丞抚吴:抚慰4. 溷藩:厕所5.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捆缚6.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7. 不敢复有诛治:株连惩治8. 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9.
1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绳圈10. 户牖:门;窗二、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表承接。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1)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4)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3
11、)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 (3)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 介词,表被
12、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 (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当(1) 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 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9也(1)表疑问语气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2)表判断语气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3)表语气停顿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
13、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判断)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2)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意念被动句)(5)激昂大义(意念被动句)3省略句(1)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省介词“于”)(2)问:“谁为(之)哀者?”(省介词宾语“之”)(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头)卒与尸合(省主语“头”)(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省介词宾语“之”)(5)待圣人出而投缳(于)道路4倒装句 意念被动句(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3)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社稷有重,介词结构后置)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5)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6)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7)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于朝请,介词结构后置)(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于大堤之上列其姓名,介词结构后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