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二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检测1(4页).doc
《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二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检测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二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检测1(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二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检测1-第 4 页技能训练二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是力学计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一、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或F浮液 V排g。(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4平衡法:F浮G物。(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状态的物体)二、计算浮力的基本思路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2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
2、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浮GG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三、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浸入液体的体积是
3、它的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1(2016,泰安)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 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8 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示数是23 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 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物体的质量是2.8 kg;物体的体积是1103 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 N;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面的压强减小了260 Pa。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
4、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2(2017,百色模拟)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图中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像,已知水1.0103 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 PaB圆柱体重力是12 NC圆柱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是8 ND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 kg/m33(2016,重庆A)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 cm2、不计质量的薄壁柱形容器A,容器A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水中有质量为400 g、边长为10 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
5、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 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 cm(如图),计算可得出( C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4 N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0 N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 Pa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 Pa4(2016,襄阳)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 m2的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为0.5 m2、体积为5 m3的物体A放入其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当再给A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大小不变的力F以后,A物体最终恰好浸没于水中静止,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增大了1104 Pa。则:(1)A物体浸没水中静止时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二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检测14页 中考 物理 复习 技能 训练 压强 浮力 综合 计算 检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