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第 7 页名著导读: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二、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三、师生探究1、创作背景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
2、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2、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3、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
3、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4、结构简介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
4、、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5、人物简介【1】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
5、鲁编修;【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6、主题思想【1】“功名富贵说”;【2】“公心讽世”说;【3】“文人命运”说。7、 艺术特色【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四、探究思考(一)专题一:故事会 1、方法指导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 2、故事梗概示例【1】范进中举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
6、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2】两根灯草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
7、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3】少年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二)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1、对比的讽刺艺术;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 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 作品 阅读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