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6658(7页).doc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6658(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6658(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lll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6658-第 7 页l 中成药安全性 l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l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l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l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l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l (3)方药证候不
2、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l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l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l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l 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l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l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l ()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
3、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l ()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l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l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l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l 1.辨证用药 l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l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l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4、。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l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2)l 3.剂型的选择 l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l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l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l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l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l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l (2
5、)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l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4)l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l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l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l 二、联合用药原则 (1)l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l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
6、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l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l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l 二、联合用药原则 (2)l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l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l 二、联合用药原则 (3)l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l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l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
7、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l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l 二、联合用药原则 (4)l (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l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l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l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l 二、联合用药原则 (5)l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l 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
8、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l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3. 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
9、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4. 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1.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2.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
10、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3.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4.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5.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6.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l 清热剂(1
11、) l 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l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l 清热剂(2) l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l 清热剂(3) l 1.清气分热(清热泻火)剂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之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临床 应用 指导 原则 4665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