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及欧洲》全章节教案(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及欧洲》全章节教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及欧洲》全章节教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及欧洲全章节教案-第 6 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3. 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
2、师提问。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1、 大洲名称的由来2、 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
3、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 北 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 、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
4、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2 、时区及换算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172.5度-西经172.5度。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三、练习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以及时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三、作业: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
5、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1.1亚洲及欧洲(2)教学目标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重点、难点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1、出示亚洲地形图在图中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日本群岛
6、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死海然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相关的地理事物,用标牌粘到亚洲空白地形图相应的位置。游戏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说明:用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条件2、 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
7、殊。3、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4、 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5、 指导学生小结学习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那几方面总结。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年级 下册 地理 6.1 亚洲 欧洲 章节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