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4页).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第 13 页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
2、能力。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
3、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取得优势,统一全国。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把握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变化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当一方霸主,而力图在各国中胜出,以统一天下,因而开展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其中长平之战的规模和惨烈可见一斑。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掌权、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各国厉行变法,力度也较春秋时期更大,在废旧立新方面的举措更激进。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更为彻底,商鞅以改革家
4、的胆略和气魄,克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变法,各诸侯国先后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布局、精心设计,成就了名垂千古、功德千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视频。学生:自制都江堰平面图、搜集商鞅变法的资料。教
5、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立木取信图片,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述立木取信的故事吗?学生讲述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授新课)1战国七雄讲述: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1)战国初期:七雄的形成提出问题: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七雄的位置及特点。播放战国形势图的动画。(2)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提出问题: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战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典故?播放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动画,请学生讲述围魏救赵、
6、纸上谈兵的故事。(3)活动与探究:以“城濮大战”和“长平之战”为例,分析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特征,体现出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教师列举这两次战役的具体史实,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4)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在这个历史时期涌现了许多有作为的君主和文人武士。他们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成语典故,但毕竟经历了一段战乱。那么,这一时期的战争给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历史将朝着什么趋势发展?(1)回答问题:晋国分三家,形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回答问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典故
7、: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学生代表讲述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的故事。(3)思考并且回答问题。(4)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趋势:从分裂转向统一。了解战国七雄的名字和方位,掌握记忆的方法。激发兴趣,记忆知识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特别是战争的积极性影响。2商鞅变法(1)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公田”有什么特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
8、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面对部分奴隶出逃和奴隶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你会怎么办?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奴隶主转变为什么?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原来的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4页 年级 历史 上册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教学 设计 新人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