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14页).doc
《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第 - 13 - 页考点十一: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5、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二 :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
3、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氧化钙的化合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
4、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注:如果看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剩余,若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 或 蒸发溶剂 或 加溶质升温 或 加溶剂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2)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
5、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五:溶解度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2、概念中的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 状态:达到饱和 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0.010.01111010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6、温度(外在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六: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
7、溶液,且溶质有剩余。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0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七、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四要素:条件: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 标准:1体积水 状态:达到饱和 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本身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溶液的形成【例1】【2015年天津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8、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可以得到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只有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故选C.考点:溶液的形成【点睛】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类型二、溶解度曲线【例2】【2015年重庆市B】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 ,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 时,将40g 甲物质加人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 时,将
9、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解析】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知识,在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中要注意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交叉点等,同时文字的叙述中要注意溶液是否饱和、及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隐含叙述。类型三、溶液的有关说法【例3】10【2015年四川省眉山市】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等,错误,B、水可以溶解物质,但不是任何物质,如碳酸钙,错误,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而不
10、是液体,如:水、酒精,错误,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正确,故选D考点:溶液的说法【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有颜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才能形成溶液,物质溶于水时可以出现三种现象,温度升高、降低或变化不大.类型四、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例4】【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答案】A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点睛】固体物质的
11、的溶解度包括四个要素:外界因素是温度、标准是100g溶剂、状态是饱和状态、单位是质量单位克,四个方面缺一不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上要熟记相关的内容。类型五、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5】【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5分)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1)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_(填选项序号)。 潮汐能 生物能 电能 太阳能 化学能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F图所示: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处所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考点 总动员 系列 专题 11 溶液 形成 溶解度 答案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