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说课稿(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说课稿(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鱼说课稿-第 5 页鱼的说课稿河南师大附中 吴彦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
2、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目标:能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重要区别;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节的重点确定为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由于鱼鳃的呼吸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注意到,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教材整合:在对教材有了充分地了解之后,我把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并把本节课安排为一个课时。二、说学情:要把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师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授
3、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腮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因此,结合者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学法。三、说教学策略: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提问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四、说教学过程:以上的教法学法将在以下的教学过程得到逐步体现,下面,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设置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一)创设
4、情境,导入新课今年7月的一天中午,家住武汉的周女士吃饭时被鱼刺卡住,由于处理不当,2天后她开始胸口疼痛,还发烧,甚至出现休克。之后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胃镜检查发现,其食道刺入的鱼刺长约2cm,刺的周围血肉模糊。因出血严重,周女士最终不治身亡。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到很多看似平常的细节,那么我的问题是:鱼刺属于鱼的什么结构?学生的回答:鱼刺是鱼的骨头!对!鱼刺是鱼骨骼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鱼骨骼的标本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并用多媒体展示鱼的骨骼图片提出问题:鱼的刺是如何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引领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鱼刺通过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而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在学生有了这感性样认识之后我们
5、才能进一步扩展脊椎动物的概念:总结脊椎动物:像这样的动物。就叫脊椎动物自然界里还有很多种脊椎动物,请同学们举例。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强化对脊椎动物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无脊椎动物。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推测无脊椎动物的各种特征,并尝试归纳总结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展示自己的认识和列举的实例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系统化的总结梳理,提升学生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下面我们以鱼为代表学习脊椎动物推动思考的手段是问题,激发兴趣的方法是体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实验过程。看-观察鱼的外形特点。摸-触摸鱼的体表以及鱼鳞,感受鱼体表的粘滑。抓-动手抓一下,感受鱼在水中游泳时的力
6、量。我提出的问题是:看一看鱼的外形是不是流线型,这有何意义?用手摸一摸鲫鱼,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问题,最后一起总结:鲫鱼的外形为流线型,可以减小阻力,使鱼在水中游的快。鲫鱼的体表比较滑,难以抓住。在有了感官体验之后,带领学生将认知过程向前推进。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术语量偏低,所以我采用先展示鲫鱼的模式图,再由学生对照此图,认识鲫鱼的基本结构:头部、躯干部、尾部、口、鳃盖、侧线、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讨论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根据部位掌握鱼鳍的名称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在完成上一个环节的体验之后,我将会继续展示问题串
7、,引领学生观察鱼的游泳。我提出的问题是:当鱼前进时,哪些部位在摆动?当鱼转向时,哪些部位在摆动?继续展示问题串,并结合问题观察鱼的呼吸鱼呼吸时,水从哪里流入,从哪里流出?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鲫鱼的运动和呼吸。学生通过观察鲫鱼的运动和呼吸,交流自己观察结果,基本了解鲫鱼的运动有尾部和鳍的摆动;在呼吸时,水从口中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口和鳃盖交替张合。为了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手段是进行生物现象观察的重要手段,对于鱼的呼吸我首先让学生在没有实验处理的前提下观察,然后在通过播放老师所做的实验演示视频。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鱼口前滴黑墨水,观察水流方向。
8、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会层层递进,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于研究生物学的兴趣与激情不断得到提升。鱼游泳时的动力是由尾部的摆动产生的,对此,学生仅凭观察是不能真正信服的,如果在学生经过一番观察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抓握游动中的鱼尾,学生就能真正理解鱼的游泳是尾部的摆动产生的。鱼呼吸时,水从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鱼就完成了呼吸,这一点与哺乳动物是不同的。学生对此会有很多质疑,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我们乐意看到的。怎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鱼的呼吸过程呢?解决方案似乎只有通过解剖才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但是解剖过程会将小鱼杀死,能不能通过其他手段呢?于是我想到了使用多媒体展示鱼的鳃的结构。
9、这样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示范要爱护小动物的理念五、说教学理念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而采用实验手段完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习惯,在实验中积极思考,那么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独立思考中才能反思悟法,才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和途径。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对怕动手、不会动手的学生要个别加以指导,使他们从怕到不怕,从不会到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