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10页).doc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第 10 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1、右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百家姓图片。“封”字 在金文中写作 或,从字形上来看,意思是植树为帜、划定疆界。可是,图画内容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的。这说明封姓源于( A)A. 地名 B. 植树的过程 C. 战争 D. 祭祀2、“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么使药 (C)A. 辅助君药治疗主症,或主要治疗兼症(臣药)B. 配合君臣药治疗兼症,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僚佐)C. 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
2、,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使药)D. 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指僚佐)相关知识:使者:奉使命办事的人。各味药用途见题中解释。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C)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相关知识:九九重阳节,老人节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B)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相关知识: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
3、(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5、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D)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C. 王公年次纪年法 D. 年号和干支兼用6、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B )A朔 B望 C既望 D 晦注: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7、以帝王的年号纪
4、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文化名词中未涉及帝王年号的是(C)A .建安文学 B .开元通宝 C. 康乾盛世 D. 绍兴和议8、4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是(B )A.备、操 B.备、孟德 C.玄德、操 D.玄德、孟德相关知识: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字号古人幼时命名,一般由父亲或尊长取定。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古人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也由父亲或尊长
5、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是由自己取定,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9、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10、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D)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相关知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
6、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第一名叫案首。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杏榜)【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
7、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金榜)11、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 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D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相关知识: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潼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也有以太行山为界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现
8、在的关东在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唐代亦指 洛阳。(山东也有称太行山以东的)12、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相关知识:古人作品命名(1)、以地名命名 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山西河东人,世称柳(2)、以“书室”命名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3)、以“谥号”命名 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王安石,谥号“文”,又称“王文公”)(4)、以“名号”
9、命名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5)、以“字”命名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6)、以“官职”命名 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7)、以“年号”命名 嘉祐集作者苏洵,该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庙号谥号年号尊号:(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
10、,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3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 见 第7 题解释。13、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A )A.黥刑 B.膑刑
11、 C.宫刑 D.劓刑相关知识:墨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 为黥刑(在脸上刺字),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劓 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轻于剕刑。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刖 断足的刑罚。也称剕刑。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 “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宫 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膑刑,剔去膝盖骨的刑罚。14、“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C )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相关知识:九拜-稽(音同其,三声)首(最重)、顿首、空首、振
12、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
13、。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15、五岳中 “东岳”指的是( B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衡山相关知识: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鲁陕湘晋豫,五岳多奇峰。16、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相关知识: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管子地员载:“凡听羽(yoh)如鸣马在野,凡听宫(kiung)如牛鸣窌中,凡听商(sjang)如离群羊,凡听角(kruk)如
14、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
15、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li yo 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解析: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大夫死:卒;士死:不禄;庶人:死未成年人死:夭、夭折、
16、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一)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二)根据人的年龄。不满20岁死亡的谓之“殇”。此又分为三类:811岁死者为“下殇”;1215岁死者为“中殇”;1619岁死者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老年死者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
17、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三)根据人的死因。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等等。(四)根据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谓之“圆寂”、“示寂”;喇嘛死谓之“涅槃”;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等等。(五)民间对死的敬称(礼貌用语)。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殒”者;一般称人死为“辞世”(与世长辞)、“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
18、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18、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tiao)”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长寿老人)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相关知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化 常识 选择题 解析 集锦 答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