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20.3《登飞来峰》导学案(带答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20.3《登飞来峰》导学案(带答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下语20.3登飞来峰导学案(带答案)-第 4 页20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能力。3、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重点难点:1、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2、品味诗歌的意境。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有王临川集。2、写作背景【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
2、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一、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停顿: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源:学科网ZXXK(2)理解重要词语寻: 闻: 畏: 望眼: 缘: (3)解释诗歌大意: 二、合作探究1、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诗
3、。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畏”一词。三、当堂检测1、“浮云”一语双关,既指 ,也指 2、“最高层”字面指 ,实则指 3、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塔之高的语句/写景虚实结合,画面壮观,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的句子 , 。来源:Z&xx&k.Com4、情景理融为一体,既有景致,又有情思,还有理趣的诗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一语双关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6、文章主旨: 登飞来峰答案一、 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1、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诗。 这两句写景。第一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是实写。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千寻塔
5、之高,是虚写(联想)。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飞来峰巍然挺立,千寻塔高耸入云,听说黎明时分雄鸡啼鸣,登塔望见红日东升,多么壮丽的美景啊!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借景抒怀,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诗人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的政治抱负。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站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畏”一词。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三、当堂检测1、“浮云”二字,既是实写眼前景,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或 比喻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2、“最高层”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又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xx&k.Com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D6、文章主旨: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诗人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的政治抱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