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中职(7页).doc
《一个人的遭遇-中职(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的遭遇-中职(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个人的遭遇-中职-第 7 页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点:深重的战争创伤。教学难点: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 通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2. “一个人”指的是谁?3. 试概括课文写了“一个人”的哪些遭遇。二、 导入新课战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好像是阳光下的阴影,挥之不去。一
2、旦阳光被乌云笼罩,阴影就随着黑暗倾轧而来。人类发展伴随着太多的战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先人透过诗经抒发的战乱之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亲眼目睹战争后的感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范仲淹描摹下戍边将士真实的思乡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痛苦。而二十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么这两次世界级的战争,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一个人的遭遇。三、 作者简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
3、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
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关于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
5、战争开始了。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四、 预习检测1.字词:邂逅(xihu) 狙击(j) 送丧(sng) 雏(ch) 喃喃(nn )胳(g)肢窝 窒闷(zh) 着(zhu)想 模样(m) 唧唧喳喳(jjzhzh) 胡诌(zhu) 吝啬(ln s) 如鲠(gng)在喉 哽咽(gngy)2.“一个人”指的是谁?(安德烈索科洛夫)3.试概括课文写了“一个人”的哪些遭遇。(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
6、家破人亡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因车祸外出谋生)五、 课文研习1. 面对这些遭遇,索科洛夫都有哪些表现。(逃回部队(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受到过人的待遇)激动极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剥夺家破人亡(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了一团,怎么也松不开穿心的悲痛)找到儿子(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憧憬着和儿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图景,说明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这么厉害吧)【追问:这里索科洛夫为什么没有哭?因为他无情吗?】不是,因为他这时因战争失去了最后的儿子,失去了最后的亲人一个人绝望的不是一直看不到希望,而是给他希
7、望以后又让他失望,当他失去妻子和女儿的时候,他得知自己还有儿子,喜出望外,儿子就变成了他最后的快乐和希望,他所希望的仅仅是和儿子一起共同度过剩下的时光,做着老头儿的梦想而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感觉悲痛到极点,对生活绝望,哭不出来了,所以下文说“埋葬了自己最后的快乐和希望”,连最后的欢乐和希望现在连这也失去了,欲哭无泪这里索科洛夫着重讲述了儿子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领养孤儿(我的心里快乐极了,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追问:为什么变轻松了,变软了?】因为凡尼亚让我忘却了曾经失去儿子的伤痛,心里有了慰藉因车祸外出谋生
8、(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追问:为什么悲愁的心不让他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因为战争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他心里有着深深的缺口,这篇土地上留下的都是伤痛,他也害怕继续受到心痛的折磨“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2. 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他是一个勤劳、朴实,平凡、普通的俄罗斯人。勇敢、刚强,有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坚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
9、3. 他这样子的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4. 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解读: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人 遭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