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12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第 9 页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3、 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
2、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
3、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3)替代法:测地图上铁路长(4)滚轮法: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8、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
4、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正电)原子核(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分子物质核外电子(负电)3、 运动按运动尺度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微观运动(分子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4、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5、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任意性;特殊性(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相对静止的条件: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
5、方向相同。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m/s=3.6km/h1km/h=1m/s7、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8、公式:V= (S=Vt t=)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9、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10、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
6、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11、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平=;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平=12、过桥过洞问题 完全在桥或者洞的时间 t=(s-L)/v 通过桥或者洞的时间t=(s+L)/v L为火车长1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1)机械能:动能、势能(2)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以前也叫热能)(3)电能(4)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14、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它形式。第三章 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15时,V空气=340m
7、/s)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6、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符号是dB)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距发声体远近、向一个方向传声(声音是否分散)也会影响响度大小。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害
8、: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S17m)。 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B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等13、
9、 次声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次声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能传得很远;穿透力极强,破坏力极大。14、 人耳听声范围是20Hz-20000 Hz15、 回声的计算: 发声物体未动时 距离S=Vt/2 L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发声物体向障碍物方向移动时 发声时距离S=Vt+L/2 听到回声时距离S=Vt-L/2 发声物体向障碍物反方向移动时 发声时距离S=Vt-L/2 听到回声时距离S=Vt+L/2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形成、激光准直、排队列、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
10、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一样,和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 310的5 Km/s4、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1光年 = 9.461015 m = 9.461012 Km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6、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常见的反射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等。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