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论.pptx(2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经济概论程鹏飞课程安排教材 张曙霄 吴丹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获取:旧书、复印、网上购买时间 第九周-第十六周 周一第11、12节 周三第11、12节地点 曲江教十205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 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体制第五章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第六章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第七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体制第八章 国际经济的传导、摩擦与协调第九章 美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第十章 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第十一章 欧盟经济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欧盟东扩的影响第十二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第十三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
2、地区)经济第十四章 转轨国家经济第十五章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十六章成绩考核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n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含义、研究对象n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基础n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含义和研究对象一、世界经济的含义: 世界经济上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n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194个主权国家. 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参与主体,成为当前国际投资的主要力量UN、WTO、
3、World Bank、 IMF n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区别n世界经济的构成主体:立足点 世界经济:世界 国际经济:国家理论性 世界经济:理论性弱,概述 国际经济:理论性强范围 世界经济:范围大 国际经济:范围小n二、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1、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2、将世界经济联接起来的纽带3、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4、国别(区域别)经济5、全球性问题贸易投资金融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基础n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各国和地区之间互相依赖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差异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产业基础国内市场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国土面积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素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哪个起决定性作用?n国际分工
4、的形式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分工深度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要素密度知识、技术密集水平型分工垂直型分工社会经济水平混合型分工当今社会,水平分工成为主流。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认为这是关键要素!列昂锡夫之迷!n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与未来趋势1.国际分工深化 2.国际分工不完全化 在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下,一个国家会完全方式自己本国的某个产业吗? 发达国家为何对农业高额补贴?国家间分工基于自然条件的分工产业内分工产业间分工企业内分工基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工3.国际分工基本格局 垂直分工逐渐被水平分工所代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从国际分工中受益。 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逐渐体现出
5、了政策效果,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对中国有何影响?4.国际分工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 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了。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很多企业来讲是机遇,但也意味着一 些企业要倒下。谁抓取了革命性技术的发展机遇谁就能赢得市场。案例:柯达破产的启示n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n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是第二名的6倍;n在“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份额;n1975年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n1997年市值最高310亿美元n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n2000年之后
6、,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翻了差不多两倍,而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n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仅1%;n2004年以来仅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最高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的1.75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0%以上;n2012年1月,柯达提交破产保护申请;n世界市场 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交换的场所或者领域。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性竞争性扩展性延伸性不平衡性经济周期同步性、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单一价格地理分布、贸易商品结构、服务技术贸易与货物贸易政府难以干预地理范围的延伸世界市场包含产品种类越来越
7、多特征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关税率机制资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对资本市场和商品均产生作用收益率决定资本的跨国流动货物跨国流动调节手段,服务贸易呢?经济现象的“传染”商品流动促进资源在国家间重新分配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萌芽期初步形成期最终形成期15世纪末-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60-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地理大发现、航运技术为贸易提供可能,重商主义、早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形成工业品原材料国际分工电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资本跨国输出,资本流通市场形成n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主要标志1.各种正规的、大型专业化贸易组织形式的出现
8、2.黄金演变成为单一的世界货币3.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1857年美国危机开始影响其他欧美国家,开始表现出世界性与同期性。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天然是货币 1848年1862年20世纪上半期动荡20世纪下半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的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分工。国际组织规范世界经济运行,稳定世界经济。第二章 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n第一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与特点n第二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n第三节 知识经济第一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
9、质的飞跃,基础理论的突破,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新发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现n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n科学革命 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物理)物理 有机合成化学、量子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 DNA的发现生物学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为何看不起其他科学家!n技术革命1.信息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互联网2.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工程3.新材料技术:新型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4.新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5.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空间通讯、空间遥感、空间运输、卫星定位6.海洋工程技术:海底能源与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10、水产资源开放n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科技革命几乎在所有领域实现飞跃,并在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融合,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3.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生产的结合日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n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生产工具的技术改造2.改善管理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3.提高信息流动效率4.促进国际分工信息通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基础设施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使得国际分工更加细化n推动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1.三次产业的分类及其结构变化
11、2.三次产业之间互相融合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工业服务化、信息化3.产业结构“软化” 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 知识、服务、信息等软生产要素作用日益提高案例:IBM的转型之路n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nI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nIBM当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企业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连续20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n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从此开启PC时代。n1992年,IBM亏损
12、49.7亿美元,这是当时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损失。因为这次损失,IBM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经营活动,其重点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nIBM深深的认识到,硬件生产已经不再是未来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主流,计算机与其他传统行业的融合才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因此IBM开始从一个硬件生产企业向服务提供上转变,开始将其主要力量用于帮助传统企业信息化,并对企业的原有流程进行再造。n在这一战略的影响下,2004年IBM以6亿美元现金和6.5亿联想股票的形式将PC业务转让给联想,从而彻底由一个硬件制造企业转型为一家服务企业。nIBM是当今企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方面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华为技术从1999年开始IBM为其进
13、行内部信息化和管理流程再造工作.nIBM成功转型以来,其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增长,即便在次贷危机下,IBM的营业收入都没有收到显著影响n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开始将其创新解决方案应用于更加广泛的传统领域内,在包括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能源和智慧水资源等政府、企业、民众所关心的重要领域全面开花n促进世界经济改变国际关系1.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更迭2.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劳动力全球化3.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占据最新科技前沿,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日益增大,在知识经济下,发展中国家赶上的机会渺茫.第三节
14、 知识经济n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n什么是知识?Know-WhatKnow-HowKnow-WhoKnow-WhyKnowledge有关事实的知识做事的才能或能力有效利用各知识主体的社会关系自然规律和原理的知识nKnow-what:这是特斯拉电动汽车nKnow-why: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nKnow-how:如何生产nKnow-who:如何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n知识经济的内涵 指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n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1.更加强调知识的作用2.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3.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网络 化、全球化的经济4.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经济全
15、球化n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动因n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n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动因n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n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伴随世界经济而产生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VSn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及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自由化3.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4.全球市场经济体制趋同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要素和产品/服务跨国流动成为可能共同作用自贸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WTO的作用排名公司名称2010年海外资产2010年海外收入2010年海外员工跨国指数1中国
16、石油化工集团公司52258269482588703715321.83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51978477736989388523722.563中国中信集团公司36262300112569214742230.27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818937513823896202323.84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174637423089320565018.956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153685898533213442835.437中国中化集团公司1484476825637457735153.788中国铝业公司1200271361050921611.779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03328249
17、847171404262.03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6667000120400002170042.08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n贸易全球化全球贸易额的走势贸易结构:高技术产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n生产全球化水平分工成为主流产业链已经通过国际分工遍布全球,形成全球产业链波音由飞机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转变n波音787是全球外包生产程度最高的机型,n波音自己只负责10%-尾翼及最后的整装。其余由全球40家合作伙伴来完成。n川崎重工主要制造机翼之前的部分机身;富士重工主要制造中心翼盒,三菱重工则总装机翼;n意大利阿里尼亚航空制造公司负责制造主机身。n飞机起落架由法国公
18、司位于英国的工厂生产。n中国的沈飞、哈飞、成飞也参与到787生产中。n不光生产全球外包,波音在研制787过程中还让供应商融入研发过程,787实际上是全球6000名工程师共同研发出来的。n随着国际分工的加剧,如何管理遍布全球的供应商就成为重要挑战。n波音把供应商拉到了战略合作者的高度,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总集成商+主供应商的产业分工制造模式。n对供应商的制造业务分工与管理不再停留过去业务转包的简单“下定单模式”,从而转变为“组装件”的“模块化”发展模式。n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实现零部件的虚拟装配,确保各部分零部件之间的尺寸误差在合理范围内。n波音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系统集成商,而非
19、制造商。n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要求金融服务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要求金融服务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也让我们面临更大风险n投资活动全球化1.FDI与国际贸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2.中美两国是接受FDI最多的国家;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较弱,但是开始“走出去”中国对外投资较弱的原因是什么?n企业活动全球化外资企业进出口超过中国进出口额的一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跨国公司的影子FDI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n消费活动全球化国人在海外抢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员国际流动自由化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的发展以我国为例,导致国人海外消费的原因有哪些?n文化、观念和人才的全球化如何看待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
20、. 有利于各国优化配置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国经济发展2. 有利于发挥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3. 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4. 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1. 为各国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和风险2. 弱化为了国内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国家经济主权3. 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n积极影响1.发挥各国资源优势,为发展提供机遇2.有利于发挥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3.削减壁垒,促进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发展4.深化国际分工n消极作用1.为各国带来不稳定性和风险2.弱化了国内经济政策有效性和国际经济主权3.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案例:0
21、7-08年经济调控的困境n2007年央行分别在1月2月4月5月6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十次上调准备金率,每次0.5%,12月份1%.并且在3月5月7月8月9月12月六次加息累积加息1.62%。n2008年,央行1月3月4月5月6月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六月调整两次,均是为了压制高昂的CPI。但是显然效果不太显著。n08年10月份,莱曼兄弟倒闭之后,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全球,我国的货币政策立即转向,08年10月/11月/12月四次降息,其中十月份两次降息,9月下调存准率1%。可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短短三个月内由全面紧缩立即转向全面宽松,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n
22、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形式n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n第三节 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n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n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与特点n第六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完全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形式n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者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n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经济同盟共同市场关税同盟自贸区优惠贸易安排n各种经济一体化形式的主要区别关税优惠商
23、品自由流动共同关税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和社会政策协调统一政策的中央机构和政治联盟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n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1.部门一体化2.全盘一体化n按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1.水平一体化 欧盟2.垂直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3.混合一体化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n形成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1.二战后经济复苏需求2.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延伸3.政治利益考量大于经济利益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一体化程度低,影响程度有限n扩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
24、到70年代初)1.前期示范效应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2.发展中国家一体化步伐加快,东南亚联盟、南亚地区合作组织、西非共同体、拉美一体化协会3.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拉美一体化协会南亚地区合作组织西非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东南亚联盟n停滞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1.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滞涨”阶段2.两次石油危机n迅速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2.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启动3.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4.1989年亚太经合会议,1991年中国加入5.2007年韩美自由贸易协定6.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秘鲁签订自由贸
25、易协议第三节 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n欧盟(EU):1.27个成员国,人口5亿2.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3.是一个单一市场,法律制度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共同的贸易政策、农业政策,共同货币。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欧洲共同体(1965)欧盟(1993)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2.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3.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维持原关税及壁垒。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管理学 财务 知识 分析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