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ppt
《【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n2阐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n3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n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n一、能量流动n二、物质循环n三、稳定性n1.能量流动的内容能量的输入、传递与散失n(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n(2)能量的输入(太阳能 生物群落)n相关生理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n输入的总值: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n上述(1)(4)可表示为:n即能量变化形式为:n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而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即能量流动无法循环。n2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n能量在沿
2、着食物链从一个种群流入另一个种群时,需考虑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多方面的能量值,以某动物种群B捕食种群A为例,可用下图表示:n当种群B再被种群C捕食时,仍按上述途径进行,依此类推。现将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分流情况总结如下:n3生态金字塔n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类型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含义各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各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总质量”形状图形特点一般呈正金字塔形一般呈正金字塔形一般呈正金字塔形类型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消耗和
3、散失,故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时,该数量金字塔的图形也会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特点能较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本质,更加客观、全面易过高估计小型动物的作用易过高估计大型动物的作用n特别提示n(1)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生物量”均可能出现反例。n(2)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以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塔字塔呈现倒置情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者(鱼)多。自然生态系统则必须当
4、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n(3)某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同于“尿液”中的能量。前者应归属于上一营养级,是未被该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含在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80%90%中);后者则归属于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含在上一营养级传递来的10%20%的能量中)。n特别提醒n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屎壳郎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屎壳郎获得了大象的能量。n2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n3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n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是
5、照射的光能而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n识图析图n数值呈现方式及分析n(1)以金字塔图形式呈现n如下图所示,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食物链:树昆虫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依次表示为A、A、C。n必须强调,若用“单个个体生物量某营养级个体生物数量”来衡量该营养级的生物量将十分方便。 n(2)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形式呈现n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果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对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能量也最多
6、,应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其次,甲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即食物链乙丙甲。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发生波动,表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n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可以看作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据此可推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n(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n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n注意本表直接呈现
7、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量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属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最可能的食物链如右图。n解题指导n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n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
8、结如下:n【例1】(2009全国理综)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n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n(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n(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n(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n(4)假设该农场将所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
9、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n解析(1)从题干信息所给出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写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由于牛与鸡从玉米植株中获得的食物不同(秸秆和子粒),故二者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都是以玉米的子粒为食,二者存在着竞争关系。(4)结合食物网,当鸡食用玉米增多时,人从玉米中获得的能量将减少,即能量的利用率降低,该农场可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n答案(1)n(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
10、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n(2009江苏名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n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nB一般情况下,增加1kg,至少增加100kgnC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nD从能量关系看n解析: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一般情况下增加1kg,至少消耗生产者应按20%传递效率计算,故至少增加25kg;从能量关系看,不可能等于,因同化量还要满足次级消费者的自身呼吸消耗。n答案:Cn1.概念n(1)参与循环的物质:不是指由C、H、O、N、P、S等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
11、、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也不是单质,而是C、H、O、N、P、S等化学元素。n(2)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n(3)循环的过程:无机环境生物群落。n2特点n(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n(2)物质可被反复利用:物质循环,既然称为“循环”就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被反复利用。n3实例碳循环n(1)过程n(2)图解说明n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12、作用完成的。n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n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n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高,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n特别提示n物质循环图解中,大气中的CO2及SO2均直接进入生产者,但N2直接进入固氮微生物(不是生产者)。n归纳总结n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不同元素而异,如碳以CO2或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被反复利用,
13、即具有循环性和全球性范围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圈内联系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 一起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n识图析图n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n从图中可以看出:n无机环境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n连接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n物质循环,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n最终能量来源:太阳光能;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热能。n
14、【例2】(2009黄冈调研)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n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n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n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n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n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由图可知,气体X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为消费者,其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甲缺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n答案Cn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
15、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n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nCA固定的能量D固定的能量A传递给B的能量A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nD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n解析:由图示可知,A为生产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其中的食物链应为ADE,分解者不参与捕食关系的食物链,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自身细胞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n答案:Dn1.稳定性前提条件n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队段,它的生产者、消费
16、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n2稳定性表现n(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各种种群数量一般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所示:n(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n3稳定性机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n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n(1)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n(2)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
17、干扰,维持自身稳定。n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在遭受同等程度干扰时越容易保持原状在受到较强程度干扰时,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原状,反之,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越困难,如黄土高原已很难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联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2)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
18、稳定性弱,反之,抗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n5.生态瓶制作、观察与分析n(1)生态瓶设计要求及目的要求目的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瓶的材料必
19、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瓶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n(2)生态瓶的观察与结果分析n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存情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水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n由于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瓶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生存。n如果生态瓶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
20、自动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n特别提示n在受到较强程度干扰时,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往往成相反的关系,但若受到同等程度干扰时,自动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往往较高,如同等程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强。n深化拓展n2自动调节能力与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正相关。n3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成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n4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度草原极地荒漠。n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n5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
21、视为抵抗力方面的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n【例3】(2009榆林高三模拟)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nA.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n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要长n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n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n解析分析表格中的各组分,甲和丁比较,由于甲中无小鱼而有浮游动物,这样相对有机物和氧气消耗较小,生产者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 2011 高考 生物 第一轮 复习 经典 生态系统 功能 稳定性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