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209页).doc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20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209页).doc(2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第 205 页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学习重点 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4环境标准体系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学习难点1环境标准体系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2、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就是相对于该主体的环境。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
3、称为社会环境。环境影响评价选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二、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1)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2)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区域性决定在研究和解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时必须掌握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2变动性和稳定性(1)环境的变动性(2)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即保持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3资源性与价值性(1)资源性: 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总和
4、。包括:物质性资源 :指生物、矿产、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狭义的资源范畴。 非物质性资源:指环境所处状态。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会提供不同的条件。环境状态的有用性也体现了环境的资源性。(2)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第二节 环境影响的概念一、环境影响的定义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 两个层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研究环境影响的前提条件) 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研究环境影响的根本目的)二、环境影响的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2按影响效果分类:可分
5、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按影响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以下条件(5个):基本上适应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 (Environmental Impact S
6、tatement),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还应延伸至所评价活动开始及结束以后一定时段内的监测和信息反馈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但必须获得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生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比如,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二、 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1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
7、t) 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生成环境影响报告书。 EIS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它提供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含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7个):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2筛选(screening)与划定范围(Scoping)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
8、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工作对象:所拟议的活动。工作结果:环境初评估报告。基本方法(两种):方法一:根据拟议活动类型和大小确定,参照有关政策规定即可。方法二:初步研究拟议活动,确定其影响重要性,根据影响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价。这有不同的判断方法,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划定范围(scoping)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应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价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判断、预测、选择和导向四种基本功能。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命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
9、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用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遵守的制度。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规定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5环境影响评价法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具有法律强制性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分类管理和评价5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环境标准是指控制污
10、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二、环境标准体系1概念: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2分类与分级国家标准(GB- )和行业标准(
11、HB-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环境标准按控制对象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他环境标准只有国家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在全国范围或特定区域内适用。地方环境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 在特定行政区内适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制订地方环境质量补充标准;当地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用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要求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订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标准体系概述(1)环
12、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2)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值或排放量(浓度)。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推、固态污染物排放标难及物理滤染(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控制标准。按其通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排放标推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13、(3)环境基础标准:这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术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在环境标准体系中它处于指导地位,是制定其他环境标难的基础。 (4)环境方法标准: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是制定和执行环境质量标推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这是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为了保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的各项效率,对有关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也编制统一的规范和规定,均为环保仪器设备标准。(7)强制性标准
14、和推荐性标准: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属推荐性标准。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质量标难是制定污染物徘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程序和方法。向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难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难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1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1)制定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国家标准制定、审
15、批、颁布,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建设需要适时进行复审,确认现行环境标准继续有效或修订、废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环境标准时(主要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项目,根据当地特殊条件和经济、技术状况,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负责审批、颁布和废止;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环境标准,需经上级协调,由相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制定、审批、颁布和废止,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
16、部门备案 。(2)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充分体现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符合我国国情,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立在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自然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以保证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与其他有关法规、条例、规定和标准协调配套,便于环境标准实施和进行环境管理。保持相对稳定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时进行合理修订。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外先进的环境标准,逐步做到环境基础标准和通用的环境方法标准基本上采用国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加速我国环境标准制定步伐和提高我
17、国环境标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3)制定环境标准的程序:组成多学科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这是编制工作的技术基础;在全面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审批和颁布。各地区、典型城市或企业都证明标准可行,即可进入审批阶段。经全国审议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审议通过,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布。(4)环境标准的选用在环境评价工作中,根据不同评价对象和环境要求,应用相应的环境标准。选用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其他标准中的相应值;如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的相应值。对于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的相应值。有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编
18、制相应的环境允许值或污染物排放限值,可参考编制环境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进行。所编制的环境允许限值或污染物排放限值,均需专家评议会评审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获得认可后才能使用。2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环境标准颁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环保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环保局监测站具体执行:为保证环境标准的实施,需要制定一整套实施环境标准的条例和管理细则,把环境标准的实施纳入法律,构成法律的组成都分。同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做到专人负责,有章可循,以便更好地监督和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情况。对新建、改扩建和各种开发项目,以及区域环境,及时或定时聘请和配合持证单位进行
19、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环境质量目标,并制定实现该目标的综合整治措施。以求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环境和污染源(包括流动源)现场,定期或不定期采样监测,摸清污染物排放酌达标、违标情况,并要求各排污单位提供生产和排污的有关数据,根据法规与标准进行奖罚处理。处罚包括对违反环境标准的个人和单位发出警告,进行批评教育和限期治理,排污收费,严重污染环境者追究行政与经济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节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一、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二、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三、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年)四、提高阶段
20、(19992002年)五、新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章要点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总体。环境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影响既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作用,又要考虑这种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评估拟议中一系列开发活动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达到人类活动和环境相协调,是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是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强制性
21、。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只有依靠环境标准,才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从而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年)、提高阶段(1999-2002年)、新的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章练习1环境具有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的这两个基本特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的体现。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何意义?4试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22、5什么是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起什么作用?6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是怎样划分的?试论述各级各类环境标准的关系。答案提示:1(1)资源性: 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总和。包括:物质性资源 :指生物、矿产、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狭义的资源范畴。 非物质性资源:指环境所处状态。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会提供不同的条件。环境状态的有用性也体现了环境的资源性。(2)价值性:“环境价值”是反映人们对环境质量(或素质)的期望程度、效用要求、重视或重要程度的观念。环境质量指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以这种观点来看,环境对于人类以
23、及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环境无疑具有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判断、预测、选择和导向四种基本功能。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用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遵守的制度。它提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具有强制性,即强制性地实施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决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5定义:环境标准是指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内容 20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