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4页(18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4页(18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4页(188页).doc(1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4页-第 188 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
2、为“大综合”。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讲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更全面,兼顾交际和独白两个方面,难度也有所提高。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
3、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次。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作文,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
4、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本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
5、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
6、,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方法(一)依纲扣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编辑意图,一个学期的教学都是为着实现本同教学目标的。(二)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组教学。要有整合的思想。语文知识的掌握,读写训练重点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形成,要整组教学完成。要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交流平台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口
7、语交际习作教学,读写教学与本组训练点的联系。也可对一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重组,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省时,高效。(三)识字、写字教学(在讲论教学时提的不多,但要重视识字主要靠自学,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写字仍重视,既要写单个字,又要写词语。要适当提高写字能力,培养听记能力(由词到句到写)(四)阅读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8、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五)口语交际教学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六)习作教学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
9、,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七)综合性学习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交流做法(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的展示,评议。2大综合单元第一板块: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阅读(包括收上提供的和同学们搜集的)讨论交流。第二板块: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活动方式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发表交流。特点:任务驱动,会作探究。重点抓以下环节:(1)制订计划。(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3)阅读例文,了解
10、研究报告的写法。(4)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的确定;资料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点;得出结论)。(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第一单元解读单元名称:走进西部单元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
11、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6第3课后的小练笔解决措施: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课时安排:15课时1 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
1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
13、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14、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
15、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
16、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
17、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第三课时一、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
18、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二、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 、牛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课后记:2 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
19、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难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2、“丝绸之路”地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20、(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21、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 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22、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二、延伸“丝绸之路”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204 18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