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143页).doc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14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143页).doc(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第 125 页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学 院 数学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领域 学科教学(数学) 研究生姓名 马勇 学 号 Z10420104003 导 师 姓 名 孙莅文 职 称 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5日云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情况表姓 名马勇性 别男学号Z10420104003所在学院数学学院所学专业学科教学(数学)学位论文题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
2、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4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云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
3、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备注摘要21世纪的教育架构在信息技术之上,从中小学教育到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渗透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它与教学密不可分。这直接反映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适应到信息化的浪潮中去。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教学问题联系起来,让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的整合到教学问题中去,达到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是每一位新时代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项研究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学习与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在文献分析和理论探
4、索的基础上,思考信息技术与问题化整合的教学方式、构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进行为期5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方式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这种教学方式能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对话、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再次,信息技术手段介入课堂教学中,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方便教师课堂教学能做到信息丰富、条理清楚,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当然,信息技术与问题化教学的教学实验只进行了5个
5、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长期的教学改革中加以研究。通过这一次的教学实验研究,个人感受到不管是教授什么样的科目,其教学的功能有这么五个方面:一是教学能让学生对社会有所适应;二是实现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功能;三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能让知识有所传承;五是情感的归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又让教育方式和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变革,它能让教学变得更为高效。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化教学 ;数学教学;调查研究;教学实验Abstract The education struc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primar
6、y educ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And it is inseparable with teaching. It is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s an educator needs to revisit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
7、hnology. The issue how to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problems to mak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problem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purpose. That is every teacher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find the p
8、roblems in teaching,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s , interviews , experiments and case study to study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f the eight grade students in first junior middle school.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literature and exploring theory , the author is thinking
9、 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methods ,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uilding model. The experimental study for five months is to trans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The author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y this research. First , it can pay more atten
10、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by basing on teaching mathematics of IT environ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well. Second, this teaching style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in dialogue ,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 Students can dev
11、elop awareness of their own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hird, teachers can do make the class colorful by facilitating information-rich , well organized , intuitive image and it will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 It is sure that the problems the time for only five months to study the
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It may be short and there are som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According to this study , the author surely knows no matter what subject to teach, it should consider five aspects . First, the teaching allow
13、s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ety. Second, it is achieved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function . Third,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tudents character. Fourth, it allows some continuity of knowledge . Th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way to go of emotional attribution . With the deve
14、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deas. The education is deeply change. And it makes teaching become more efficient.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blems teach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experiment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表目录VIII图目录X术语及符号说明XI第1章 绪言11.1 研究的背景1
15、1.2 核心名词界定3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71.3.1 研究的内容71.3.2研究的意义71.4 研究的思路81.5 论文的结构10第2章 文献综述112.1 文献收集的途径112.2 国外关于问题化教学的研究122.3 国内关于问题化教学的研究152.4 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172.5 对已有研究的反思212.6 小结23第3章 研究设计243.1 研究的目的243.2 研究的对象253.3研究工具的说明253.3.1 访谈研究的设计253.3.2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说明263.4 研究的方法273.4.1 问卷调查法283.4.2 文献分析法283.4.3 访谈
16、法283.4.4 实验法293.4.5 案例研究法293.5 研究的伦理293.6 小结30第4章 调查研究314.1 调查的目的314.2 调查的过程与数据编码324.2.1 调查的过程324.2.2 数据编码324.3 调查结果分析324.3.1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324.3.2 学生访谈记录分析334.3.3 学生问卷的描述性分析344.3.3 学生问卷维度的相关性分析434.4 学生成绩的调查分析444.5 调查结论464.6小结46第5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485.1 教学理论485.1.1 建构主义理论485.1.2 数学生活化理论505.2 学习理论515.2.1 最近发展区理论515
17、.2.2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学习理论525.2.3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535.3 发展性评价观555.3.1 发展性评价目标555.3.2 发展性评价的原则555.3.3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565.4 教学模式的设计575.4.1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575.4.2教学目标的设计615.4.3教学内容的设计635.4.4 教学环境的设计675.4.5 教学评价的设计715.5小结76第6章 教学实验776.1 教学实验设计776.1.1实验对象776.1.2 实验变量796.2 数学教学实验案例796.2.1 教学案例1796.2.2 教学案例2836.2.3 教学案例3866.2.4 教学案例
18、4916.3 问题化教学实施反思986.4 实验结果分析1006.4.1 实验后学生问卷分析1006.4.2 实验后学生成绩分析1076.4.3 实验后的访谈记录分析1126.5小结113第7章 结论与反思1147.1 观点结论1147.2 研究创新1177.3 改进方向1177.4 结束语118参考文献119附录A: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123附录B: 教师教学现状访谈记录表126附录C: 学生学习现状访谈记录表127附录D: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问题化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128附录E:新教学模式学生访谈表设计纲要130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131致谢132表目录表2.1 中国期刊
19、全文数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问题化教实验研究”论文统计表 12表3.1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维度说明(前测). 27表3.2 初中学生实验班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维度说明(后测) 27表4.1 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问卷信度分析 27表4.2 学生学习现状问卷效度分析 .35 表4.3 学生成绩维度统计量. 35表4.4 非智力因素维度统计量. 36表4.5 学习方法维度统计量37表4.6 学习内容的选择维度统计量39表4.7 环境适应维度统计量40表4.8 学习评价维度描述性分析41表4.9 问卷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43表4.10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学成绩统计表44表4.11 实验班与
20、对照班成绩描述45表4.12 方差齐性检验45表4.13 ANOVA45表5.1 规范陈述目标的案例62表5.2 五何问题支架模板64表5.3 用支架定位原来的教学问题65表5.4 原问题的循环设计66表5.5 信息技术工具表68表5.6 教学终结性评价72表5.7 数学小组档案袋终结性评价打分表73表5.8 学生自评、互评表73表5.9 学生数学课堂表现教师评价表74表5.10 家长评价量表74表5.11 问题化教学各环节设计总结76表6.1 实验班与对照班情况表78表6.2 开展实验的内容78表6.3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问题化教学模式问卷维度说明(实验后)100表6.4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
21、问题化教学模式问卷得分集中趋势情况101表6.5 非智力因素描述统计(实验后)101表6.6 学习方法描述统计(实验后)103表6.7 学习方法描述统计(实验后)104表6.8 学习方法描述统计(实验后)105表6.9 学习方法描述统计(实验后)106表6.10 实验后项目积差相关性分析106表6.11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考试分数段统计表107表6.12 实验后项目积差相关性分析108表6.13 261班成对样本相关系数108表6.14 261班成对样本检验108表6.15 成对样本统计量109表6.16 成对样本相关系数109表6.17 成对样本检验109表6.18 学生两独立样本T检验(1
22、). 110表6.19 学生两独立样本T检验(2). 110表6.20 实验章节得分情况. 110图目录图1.1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9图4.1 学生问卷题目得分示意图43图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分数段柱形图45图5.1 五何问题示意64图5.2 信息技术情景导入范例71图5.3 学生电子档案袋图例75图6.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问题化教学模式流程图79图6.2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考试分数段条形图107图6.3 实验章节中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得分情况统计111术语及符号说明教学(Teaching):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信息技术 环境 初中 数学 问题 教学 实验 研究 14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