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5.4(108页).doc
《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5.4(10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5.4(108页).doc(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5.4-第 101 页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八年二月目 录第1章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32.1现状及差距32.1.1宁波市概况32.1.2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42.1.3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62.2“数字城管”发展趋势72.2.1宁波市“数字城管”进展情况82.3宁波市信息化建设概况82.4宁波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建设规划10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02.5.1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
2、需要112.5.2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112.5.3实施“数字城管”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催化剂11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123.1业务需求123.1.1实施范围分析123.1.2管理模式需求分析123.1.3组织机构需求分析133.1.4信息采集员需求分析143.1.5工作流程需求分析143.2功能需求143.2.1电子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143.2.2基础数据普查需求分析153.2.3配套设施建设需求分析153.2.4机房现状分析153.2.5网络现状分析153.2.6呼叫中心现状分析163.2.7视频监控现状分析163.2.8移动终端的需求分析163.2.9
3、车载终端的需求分析173.2.10系统处理能力需求分析173.2.11建设内容及资源整合需求分析193.3非功能性需求193.3.1数据要求的需求193.3.2编码标准化需求203.3.3系统性能需求203.3.4系统安全需求213.3.5应用安全需求223.4“数字城管”涉及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223.5江东区”数字城管”建设情况23第4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254.1项目建设目标254.2项目建设原则254.3项目建设模式264.3.1市本级和中心城区建设模式264.3.2慈溪、余姚等县(市)建设模式284.4系统框架284.4.1网络与计算服务层294.4.2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层294.4.3
4、基础信息层294.4.4应用信息层294.4.5应用服务层294.4.6BPM平台层304.4.7业务逻辑层304.4.8应用系统层304.5项目建设内容304.6接口规范设计324.6.1系统内部接口规范324.6.2系统外部接口规范354.7关键技术354.7.1计算机网络技术354.7.2无线通信技术354.7.3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354.7.4空间信息技术354.7.5数据库技术364.7.6智能客户端技术374.7.7协同处理技术374.7.8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37第5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385.1组织机构建设385.1.1职能科室385.1.2业务角色规划395.1.3信息采集员队伍
5、405.1.4人员培训405.2管理流程建设415.3办公场地建设435.3.1设计依据445.3.2工程内容445.4基础资源库建设455.4.1单元网格划分455.4.2事件、部件分类与编码485.4.3数据质量检查与入库545.5硬件设施平台建设675.5.1系统硬件架构675.5.2网络与通信系统685.5.3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695.5.4数据中心机房建设715.5.5呼叫中心系统715.5.6大屏显示系统755.5.7视频监控系统795.5.8安全系统815.5.9系统软件平台配置865.6应用系统建设875.6.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885.6.2监督受理子系统895.6.3市区两
6、级协同工作子系统895.6.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905.6.5市区两级综合评价子系统915.6.6应用维护子系统915.6.7地理编码子系统925.6.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925.6.9GPS定位监控子系统935.6.10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935.6.11视频监控与共享子系统945.6.12城市绿地遥感识别子系统945.6.13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945.7标准规范建设955.7.1标准规范建设框架955.7.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965.8考核机制建设985.8.1指导思想985.8.2组织领导985.8.3评价对象995.8.4评价周期995.8.5评价实施与保障995.9与江东区”数字
7、城管”系统的互联99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1016.1建设工期1016.2实施进度安排101第7章项目投资估算1037.1项目资金计划1037.1.1一次性建设费用估算1037.1.2年运营成本估算1047.2资金来源104第8章项目社会评价1058.1社会效益1058.2经济效益106第9章项目经济评价107第10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810.1.1政策环境可行性10810.1.2效益可行性10810.1.3技术可行性10810.1.4财务可行性109第11章项目风险分析11011.1风险因素识别11011.2风险管理机制110第12章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特点111第13章研究结论与建
8、议112第1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宁波市“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简称“数字城管”。1.2 项目建设单位宁波市城市管理局(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的相关法律与法规:u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7年)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
9、-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005修订版)u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u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1月18日)u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u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u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
10、5-1988)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2006年7月印发。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u 宁波市城市管理现状及建设背景;u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u 项目需求分析;u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u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u 项目实施进度;u 项目投资估算;u 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u 项目可行性分析u 项目风险分析。第2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1 现状及差距2.1.1 宁波市概况图 21 宁波市行政区划图宁波简称“甬”,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
11、浙江省东部的东海之滨。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与上海隔湾相望,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与台州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市中心市区面积26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925.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5.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8.00万人,暂住人口112.00万人。全市辖象山、宁海二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宁波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前列。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高。06
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4.5亿元,年均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4%和23.2%;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6.8万标箱。2.1.2 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宁波市城市管理局是市政府主管城市管理(含市政、园林绿化、内河、市容环卫、城市公共客运、城市供节水、城市供气、供热)的职能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城市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同时挂“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牌子,下设直属大队。各区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同时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区大队牌子。各区城市管
13、理行政执法局,实行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双重领导。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在城市管理上建立起了建管分开、直接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和建设“平安宁波”,扎实有效地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不断推出行政执法新举措,大力发展公用事业,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环境显著改善1、市政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加大市政设施管理力度,养护水平有明显提高,设施综合完好率达到88%以上。加快市政设施改造,全面开展中心城区人行道和小街小巷改造;加强照明管理,成立市公共照明管理办公室;加强桥梁管理。2、园林绿化工作持续发展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14、,完成绿岛公园、桂花园改造工程,实施公厕垂直绿化试点,开展住宅小区绿化升级,为城区绿化环境增添新的亮点。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加大园林绿化养护力度,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开展群众性园林绿化活动。3、市容环卫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加大环卫行业管理力度,中心城区和县(市)70%地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签约率达到90%以上。4、内河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内河科学管理,开展城区内河全面调查,启动宁波市城区内河水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内河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行一河一档,对内河水位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较好地发挥了内河在防汛防台中的作用。5、视频监控,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市城
15、管系统已逐步开始使用视频监控,管理方式从被动向主动开始转变。二、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深化,执法体系逐步完善1、执法关系更加顺畅理顺执法同管理的关系,管理与执法紧密配合,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关系,加强区局的执法和管理职能,充分调动了各区城管工作积极性。逐步理顺城管与环保、交警、工商、规划、公安等部门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建立起公安协同城管执法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减少了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密切城管与法院的联系,尝试派专人驻法院协同办理行政执法案件,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2、执法机制不断完善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制,实行定时、定员、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考核制度,使工作
16、职责落到实处。推行路段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巡查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实施文书送达制度、证据材料收集制度、罚缴分离制度,推行案件主审制等工作形式,提高了办案质量。规范行政处罚标准,全面实施分散办案、统一处罚制度,各区相继成立案件处理中心,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处罚标准,提高了办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3、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操作,为宁波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创建文明城区和浙洽会、服装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供了执法保障。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努力做到集中整治与日常巩固相结合,使街面秩序和环境质量保持较高水平。4、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定期举行干
17、部培训,开展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增强了执法队伍的宗旨意识。强化专业培训,组织全市性的法规考试,增强队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实施严格的队伍考核和督察制度,充分发挥文明中队和执法标兵的示范效应,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建设。加强执法装备管理,装备完好率不断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在庆祝执法队伍成立四周年阅兵式上,良好的队伍形象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5、执法环境日益改善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报道、门户网站、城管大型广场咨询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依法管理城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使广大群众在执法过程中受到教育,逐步理解支持城管执法工作。继续深化
18、“执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万家”活动,完善和推广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和城管执法中队“四位一体”的管理互动模式,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发动热心城管工作的社区群众加入到社区城管志愿者的行列,“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三、公用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城市公交稳步发展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社会客运中巴线路的公交化改造,公交线路已覆盖中心城区,基本做到村村通公交。2、供节水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05万吨,供水面积236平方公里,供水人口202多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以上。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力做好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完成供水
19、、节水专项规划编制,群众节水意识得到加强,节水措施逐步完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已通过公示。3、城市燃气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对燃气企业的指导和监管,起草宁波市燃气事故处理程序,完成宁波市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宁波市天然气气种转换安全监管方案。4、城市排水设施逐步完善总投3.5亿元的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提前4个多月投入试运营,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确保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顺利通过。完成奉化江截污工程,做好姚江截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正式启用。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实施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促进排水事业良性发展。在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的努力
20、下,宁波市获得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嘉奖单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嘉奖单位、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政务督察工作、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省建设系统政务信息优秀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作为宁波市城市管理的综合性职能部门,不断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力求城市环境最优化和管理效率最大化。2.1.3 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随着“十一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宁波市政府提出的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城市长效管理、高效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宁波市城市管理局在管理上实行市、区两级管理,条块分割、以块为主、重点下移,执
21、法与管理有机结合。但由于城市较大,管理面广,问题也就较多。常见问题主要有:一、多头管理的局面依然存在管理事权条块分割。以市政设施管理事权为例,城区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由市城管局和区城管局分别负责。二、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当城市管理方面发生问题后,除了城管执法大队在执勤巡逻中发现以外,大多数情况是群众打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使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城市管理被动后置。三、信息共享和传递不畅城市管理涉及领域宽、内容广,更因审批许可和处罚的分离,执法人员经常要为调查取证到各有关部门查阅、调阅、复制相关档案材料。由于这些公共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部门信息共享的不畅,使
22、得执法人员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资料,使城管执法人员难以与相对人及其他部门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沟通,执法效率难以提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在行政项目信息传输、违法认定等方面出现相互扯皮现象,无形中出现“想管的不管了,该管的管不到位”。2.2 “数字城管”发展趋势“数字城管”模式代表了当今城市管理的一种趋势。“数字城管”是指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它将对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23、上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数字城管”,使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实现手段创新,运用空间技术、网络技术等10余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目标;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监管分离和部门协同,实现城市管理协同化目标;在管理机制上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改革城市管理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目标。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试点城市(区)的运行情况看,“数字城管”新模式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得到了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大力推广。建设部于2007年1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出2005年2007年为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截至到2007年12月: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的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数字 城管 平台 系统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V5 10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