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古诗词赏析1(19页).doc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古诗词赏析1(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古诗词赏析1(19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古诗词赏析1-第 18 页考点跟踪突破11古诗词赏析(一)课标40首古诗词赏析一关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_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2、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_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
3、,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三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十五”“八十”是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四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3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
5、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4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五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
6、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意思表达清楚即可)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4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六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
7、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_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这一连
8、串的动作表达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_3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4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七送
9、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八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
10、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的感慨,抒发了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感、压抑感和孤独感。九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颔联写船
11、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请描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潮水涌涨起来,两岸距离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十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
12、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颔
13、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1)这幅图画具有构图美。(2)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1)图画的线条美。 (2)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三:(1)图画的色彩美。(2)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
14、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1)图画的意境美。(2)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在“我寄愁心
15、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_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_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十二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本
16、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十三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17、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
18、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十四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是围绕着“望(或:看、观、岳、山)”字来写的。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19、示例: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3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意近即可)的气势。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5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
20、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十五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D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实写景物,虚写情感,融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
21、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C“望”字统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望岳石壕吏等作品一致。3按要求回答问题。(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望之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22、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歌前五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2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_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古诗词赏析119页 中考 语文 考点 复习 跟踪 突破 古诗词 赏析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