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含答案)(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含答案)(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含答案)(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含答案)-第 13 页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
2、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2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3、,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C. 颈联中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D. 尾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4对下面一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A“家家雨”描绘出夏季
4、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B.“处处蛙”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C.“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D.“敲”字用得精妙,再以“闲”字修饰,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适与坦然。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小题。早秋山居【唐】温庭筠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霜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5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不能体现“早秋”之“秋”的一项是()(2分)A. 霜气 B. 树凋 C. 果落 D. 泉清6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首联调动触觉和视觉
5、来描写早寒和霜晴以传达诗人早秋山居的生活感觉。B. 颔联描写了阳光照进窗户,一池安静的秋水的景象。C. 第三联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来体现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D. 最后一联主要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百无聊赖的空虚寂寞之情。7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6、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8下列诗句中,描写冬天景物的是:( )(2分)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9泊秦淮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A这是一首感时愤世之作,借前代亡国之音,讽刺晚唐时期社会风气的衰退
7、淫靡。B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交融在一起,勾画出一幅夜色迷茫、凄清颓废的气氛。C第三句,表面斥责无政治头脑的“商女”,实际上暗讽唐代统治者不知亡国之恨。D尾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老是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10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
8、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评卷人得分二、名著导读1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2分)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歌出自 (作者)写的 (作品名称)(2分)12名著。(6分)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9、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1)以上这首小诗选自繁星,作者 ,歌颂的主题是 。(2分)(2)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过几本名著了,请写出你喜欢的两部名著的书名,再选其中的一本,简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书名: (2分)喜欢的理由:_(2分)评卷人得分三、现代文阅读解读爱情,体悟纯净美好。(16分)【甲】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0、。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A寒潮、风雷、霹雳;我们B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乙】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3甲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把三个人称
11、代词写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3分)14请将“共享、分担”两个词语还原到甲诗A、B处。(2分)15甲诗阐述的是诗人崇尚的爱情观,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请任选一点作答。(2分)16甲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3分)17乙诗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3分)18乙诗中说“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19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人们歌咏爱情的诗句数不胜数,请你写出一句。(1分)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12、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4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2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分)2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题。(3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上面
13、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2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1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
15、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答: 2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小题。(6分)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_2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6、小题。(3分)江南逢李龟年杜 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9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 ,抒发无穷感慨。(1分)30“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2分)古诗词阅读(5分)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3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评卷人得分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7)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17、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3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3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5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8、。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6用原文填空: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37选出与例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双兔傍地走()A、走马观花B、茶走味了 C、车刚走D、走漏消息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B、安敢如此C、安的什么心D、安营扎寨木兰当户织() A、捷报飞来当纸钱B、当着大家谈一谈C、他会当家D、旗鼓相当38出自本文最后一段的成语 ,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 _。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的说法是错误的,诗人用典故只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暗示被贬时间之长,很多朋友已经去世。考
19、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诗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2C【解析】试题分析:“浮云”一词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所以C不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
20、作正确的赏析。3D【解析】试题分析:D(尾联直抒胸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点评:本题涉及到鉴赏诗句、理解诗歌内容等题型。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大致内容,找到体现情感的关键语句,借助这些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出诗人的情感。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一定要善于利用,如果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则要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所叙事件的性质,体会诗人的情感。4D【解析】试题分析: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学 常识 鉴赏 专项 练习 答案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