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 10 页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分)1、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至于颠覆到了地步4、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力量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6、刺客不行不去行刺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5分)1、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4、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6、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28分)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错,一律、一概2、不能独完完好3、思厥先祖父他们的4、举
2、以予人拿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6、暴秦之欲无厌满足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送更加8、强弱胜负已判矣辨别9、理固宜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10、以地事秦侍奉、对待11、始有远略开始、起初谋划、打算12、始速祸焉才招致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使退却14、洎牧以谗诛及、到15、革灭殆尽之际将要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17、胜负之数天数18、或未易量或许19、封天下之谋臣封赏20、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从四、解释一词多义(23分)1、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得秦以攻取
3、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此言得之(适宜)诚不得已(能够)3、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4、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洎牧以谗诛因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五、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6分)1、洎牧以谗诛被动句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3、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4、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5、举以予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以之予人”)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4、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六、翻译下列句子(15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
5、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蓄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被削
6、弱,一月月地被分割,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蓄的威势胁迫啊!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
7、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还矢于
8、王,而告以成功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9、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第五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