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1(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1(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1-第 4 页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河北近8年未考)苏轼原文呈现段层精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第2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全文中心】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
2、期间。文章仅85字,却创建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的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著有东坡全集。【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而已,罢了;今
3、义:名词,耳朵户月色入户古义:门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词类活用步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寝怀民亦未寝名词用作动词,睡觉虚词于相与步于中庭在与相与步于中庭介词,跟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欲:_想要_(2)欣然起行 欣然:_高兴的样子_(3)念无与为乐者 念:_考虑,想到_(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_找_(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形容水的澄澈_(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交织纵横_(7)盖竹柏影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14页 中考 语文 复习 第一 古诗文 阅读 梳理 专题 20 文言文 比较 记承天寺 夜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68407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