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第 4 页18、杨修之死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
2、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
3、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注音杨修以鸡肋之意对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与众分食讫( ) 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操疑修谮( )害曹丕 操方麾( )军回战马超 延弃弓绰( )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适庖官进鸡汤 数犯曹操之忌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翻译下列句子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人皆不晓其义。4、本文节选自_ ,作者_,元末明初_。5、根据课文
4、内容填空。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 ),数犯曹操之忌。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二、探究展示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_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_ 3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_ 4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_ 5课文中写曹丕要请吴质入府密谈时,非常谨慎“乃用大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而杨修得知这个秘密后“迳来告操”请你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_ 6关于杨修之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修之死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8 导学案 答案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