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第 10 页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By achi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一 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1原始建筑的两种主要构筑方式:巢居、穴居巢居是最早的木构架建筑的渊源,多将居所修筑在远离地面的树上,而穴居多为地下或者半地下的构筑方式,两者殊途同归,逐渐朝向地面建筑发展,成为木构架建筑发展的主要渊源。2木构架建筑的两大技术渊源杨鸿勋在“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文中列出了“巢居发展序列”和“学具发展序列”,并指出:“沼泽地带源于巢居的建筑发展,是穿斗结构的主要渊源”,“黄土地带源于穴居的建筑发展,是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二 木构架建筑的发展推力1诸家学说;关于为什
2、么中国古建突出地一木构架体系为主,而非是结构为主,人们对此看法很多。刘致平: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少石。徐敬直:经济水平很低,人民生计基本依靠农业,只能极力保留。李约瑟: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最完善的形式。2综合推力说:不是单因决定,是由多因子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合力作用对于木构架建筑发生期、形成期、发展期,起制约的强因子是不用的,对于官式建筑突出发展木构体系和民间建筑广泛运用木构架体系,其制约的强因子也是不同的。三 木构架建筑体系的若干特征1自然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建筑是人类用以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人生活在自
3、然和社会的双重环境中,因此人对建筑的适应性要求,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在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2正统性、持续性和高度成熟性木构架建筑的发生期、发育期是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展开的,其成熟期是唐朝。3包容性和独特性小结:第一章较简洁的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发展渊源,以及木构架建筑为何得以发展,给人的思维较清晰;然后说明它的主要特征,接下来才开始主要讲解中国古建的一系列没学问题。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一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单体建筑平面以“间”为单元,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单体建筑的剖面,受制于檩子的数量、出廊的方式、举架的高低和梁架的组成;单体
4、建筑的立面,区分为“三分”,即上分、中分、下分;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低等次建筑。基本型:一明两暗,又叫一堂二内。区分为双开间和三开间的,而三开间的具有很多长处得以普遍流传。“正式”和“杂式”:正式建筑强调规范性,片面形式一概为规整的长方形,极为单一,而杂式建筑的平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台基的原始功能应该是防水避潮、稳固屋基,随后派生出其多种组成功能:调试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
5、、标志等级、独立建坛;台基的基本构成:1台明:即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构成。从样式上分为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根据台明的形式和做法,形成了高、中、低三等次,其中须弥座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高等次台基。2台阶:上下台基的踏道。3石栏杆:主要用于尺度较大,体制较尊的殿基座。其类别也是较多的。4月台:月台又称“露台”、“平台”,可视为台明的延伸和扩展,做法和台明相同,形制上有所区别。 台基有多种组合方式,而通常台明、月台越高,台阶数越多,等级越高。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中国古殿堂建筑注意主轴线,讲究轴线对称,台阶分列,形成两阶制。“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
6、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骨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表明,设东西阶是礼的规定。东阶,又称阼阶,“东道主”一词即源于此。但是,问题出现了,东西阶分列左右,中央部分空着,呈二元化构图,没有突出中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御路台阶的创造,即在两阶中间增加类似于坡道的做法。克服了障碍。三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1 屋身立面与里内空间木经说:“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中分”应该是阶以上、梁以下的部分。这个部分习惯上称之为“屋身”。这里的屋身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屋身立面,而是里内空间,指殿屋的身内空间和廊内空间。屋身立面分为前檐立面、后檐立面和两山立面。主立面大多以木装修占主要分量,
7、山墙常为整片实墙。内里:内里空间组织,可以分解为围合构成因子和陈设构成因子两大类别。围合构成主要讨论内檐的构件组成:一是隔断因子,二是顶隔因子,三是地面因子。陈设构成因子大体上区分为家具因子、帷帘因子、字画因子和灯具器玩因子。其中软性隔断是中国古典建筑内里空间设计意匠的一份独特遗产。大量运用字画因子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室内构成的一大特色。2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内檐装修用于内里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它们都有许多方面的功能作用: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2内里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3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4功能性格的点染因子。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小结:从“正式”屋身到
8、“杂式”屋身,从屋身立面到内里,中国建筑的“中分”构成因子是一个很庞杂的系统。仅作大概梳理。四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1屋顶的单体形态官式建筑屋顶定型为影山、悬山、歇山、庑殿和攒尖五种基本型,看上去形态各异,实际上是很严密的程式化系列;脊、庇要素,它们是中国建筑屋顶构成的两大要素。庇是屋顶的覆盖主体,也是通常所说的“屋面”。 庇面基本上由瓦垄组成常见的凹曲面。按脊庇要素的构成来描述,屋顶有以下几种基本型:1庑殿顶:由四庇、五脊组成。2歇山顶:由四庇、九脊组成。3悬山顶:由二庇、五脊组成。4硬山顶:由二庇、五脊组成。5攒尖顶:由庇和垂脊组成。2 屋顶的组合形态水平组合:屋顶的水平组合,可按人字庇
9、正脊的联结关系,分为正脊并联、正脊串联和正脊相交三种类别。竖向组合:主要是分为两大类,重檐构成和重楼构成。3屋顶的审美意匠程式化的官式建筑屋顶体现了在木构架体系下的实用功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深远的出檐、凹面的屋面,反宇的檐部,起到了排泄雨水、遮蔽烈日、收纳阳光、改善通风等诸多功用。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屋顶形象所蕴涵的功能、技术、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俩指出: 历来被视为极其特异极其神秘之中国屋顶曲线,其实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超出力学原则以外的矫揉造作之处,同时在实用及美观上皆异常的成功。这种屋顶全部的轮廓及曲线,上部巍然高崇,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
10、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是别系建筑所没有的特征。屋顶还按等级品味划分,按高低为序分为: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单檐庑殿;4单檐尖山式歇山;5单檐卷棚式歇山;6尖山式悬山;7卷棚式悬山;8尖山式硬山;9卷棚式硬山。小结:前两章主要讲了中国古建筑木构建筑的成因,及详细介绍单体建筑的构成的种类、形态及诸多细部构成,内容较为丰富,比较有精华。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一 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中国建筑体系,单栋建筑体量不易做的过高,一般建筑组群都由若干栋单体建筑组成。这种建筑构成形态与西方古典砖石结构体系的大体量集中型建筑截然不同,属于多栋离散型布局
11、。木构架建筑从发生期开始,就一直一离散型形态出现。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诸如滕王阁、黄鹤楼等所显示的聚合体量。但在宋以后都基本消失。离散型布局有多种组合方式,凡是在群体组合中形成庭院的,都属于庭院式布局,而各种非庭院式的布局则是庭院式布局的重要补充。1庭院式布局有诸如以下的多方面的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2气候调节功能;3场所适调功能;防防护戒卫功能;伦理礼仪功能;审美怡乐功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庭院式布局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别:(1) 廊院式:廊院是以回廊围合成院,沿纵轴线在院子中间偏后位置或北廊设主体殿堂。(2) 合院式;合院式的布局特点是由若干单栋建筑和墙、廊围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
12、合院式一直是中型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2 非庭院式布局非庭院式布局大体上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1) 贯联式布局:由若干单体建筑沿着纵深轴线前后贯联构成。 这种布局对组构园林建筑的起伏顿错具有很大的潜能。(2) 联排式布局:各栋单体建筑横向毗邻布置。主要在沿街、沿江或沿等高线布置的街道店铺和街巷民居。这种布局呈线性密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沿街地段,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实用功能。跟“长屋”具有类似之处。(3) 散点式布局:单体建筑自由错落地散布;常见于民居村落、风景建筑和园林建筑。二 庭院单元的基本类型庭院形态涉及到庭院的结构和功能。庭院功能是庭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总和,是庭院在组群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
13、用和性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带来了庭院的同构的、异构的多样性;1 居住型庭院(A):是传统庭院中数量最多、分布面最广的基本类型,呈现有以下特性:(1)实用性最显著的空间(2)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宗法观念和礼教意识 (3)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半私密性 (4)具有灵活的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 2 宫殿型庭院(B):传统庭院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基本类型。主要出现在具有隆重的政治性、纪念性的建筑群中。其普遍特点是:(1严谨的平面布局) (2)庞大的空间体量 (3)完整的庭院空间 (4)森严的等级规范 3 寺庙型庭院(C):用于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组群,多为寺观主体殿堂的庭院。其空间功能属性: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
14、;大型寺观的庭院布局存在“重置空间”的现象。4 园林型庭院(D)5 过渡型庭院(E)6 各种交叉型庭院三 庭院式组群的构成机制1组群总体构成:明显地区分为规则型和活变型两种。其中规则型又有串联、串并列和串并联、重围和护围等。而活变型大体上又分为折转、正变、错落三种形态。2 庭院单元构成;庭院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四类:(1)单体建筑要素:殿、堂、楼、阁、轩、馆、房、门等 (2)围墙要素 (3)建筑小品要素:石碑、旗杆、石灯、香炉、日晷、石桌、石凳等 (4)自然要素:树木、花卉、山石、水体等。3 构成机制:中庭式与中殿试;对称与非对称。中庭式构成占据着主流地位,而院殿的尺度比是制约庭院布局的一个因素。
15、四 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离散型的建筑形态,庭院式的建筑构成,给中国建筑带来了封闭式的空间组合,所以组群的内向布局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古建突出建筑的空间美,而非西方的突出实体美。而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又是突出庭院以内的空间美。庭院式建筑的设计意匠是重组群时空构成、轻室内时空构成,与西方的中室内时空构成、轻组群时空构成恰恰想反。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李允鉌曾强调“门”和“堂”的分立是中国建筑很主要的特色,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一种“门”的艺术。从构成形态上分,单体门明显的分为墙门、屋宇门、牌楼门、台门四大类。墙门:是依附于围墙、院墙上的门。屋宇门:形态呈屋宇的门。
16、牌楼门:也称牌坊,是单体门的一种独特形态。台门:带有台座、台墩的门。台门是单体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门式。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有:1 构成门面形象。2 组构入口前导。3 衬托主体殿堂。4 增加纵深进落。5 标志庭院层次。6 完成组群结尾。小结: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形态布局十分复杂,但其中颇有神韵,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上产生主要变化和升华,各栋单体建筑的各种组合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组群的时空构成是最美所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建筑美的灵魂最深处。不仅组群美,而且追究到各个细部,也是相当具有考究价值及美学意义的。第四、 五章 “礼”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因”中国建筑的“物理”理性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
17、农业文明带来了民族心理的务实精神。实用理性成了中国传统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哲学精神,从而也是中国建筑的美学精神、创作精神的重要特色。中国哲学史上,“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伦理”,二指“物理”;伦理侧重于对社会规律的认识,物理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既有“伦理”理性精神,也有“物理”理性精神。“伦理”理性集中体现在“礼”对建筑的一系列制约;“物理”理性则反映在因地制宜、因才致用、因势利导等等审时度势的务实性。研讨中国建筑的美学精神,有必要从这两方面的理性去考察。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涉及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式。它带有强制化、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美学 读书笔记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