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ppt(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09生科二班 尹素珍,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第九章 B淋巴细胞,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二、B细胞共受体,三、协同刺激分子,四、其他表面分子,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物是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CD79a)/Ig(CD79b)异源二聚体组成。通常包括1个mIg分子与 2个Ig/Ig异二聚体。,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1mIg 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以单体形式存在,能结合特异性抗原,但其胞质区很短,不能直接将抗原刺激的信号传递到B细胞内,需要其他分子的辅助作用,来完成BCR结合抗原后信号的传递。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最终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表
2、达mIg。,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复合物结构模式图,2. Ig(CD79a)/Ig(CD79b) Ig和Ig均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相对较长的胞质区。在胞膜外区的近包膜处借二硫键相连,构成二聚体。 Ig/Ig和mIg的跨膜区均有极性氨基酸,借静电吸引而组成稳定的BCR复合物。 g/Ig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络氨酸活化基序(ITAM),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功能:1.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2.参与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返回,BCR复合物结构模式图,二、B细胞共受体,能加强B细胞活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淋巴细胞 表面 分子 份子 及其 作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