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14页).doc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14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第 15 页关于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年是第四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起步之年。如何抓住新一轮“创城”机遇,实现2014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创建目标,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市委要求,组成专题调研组,从3月1日至15日,历时半个月,对全市5个区、15个委办局和11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结合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和我市自测结果,全面总结“创城”工作,客观查找差距问题,深入思考对策建议,形成此报告。一、全国及我市“创城”工作的总体形势“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
2、文明协调发展的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实行届期制,依据“每年测评、三年总评”的原则进行实地明查暗访。测评体系涵盖较广,包括政务、法治、市场、人文、文化、生活、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有9大测评项目、126项测评内容、347项测评标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始于1995年在全国开展的学习张家港市创建文明城市经验的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文明城市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并称为“三大创建活动”,并写进党的决议。1999年以来,中央文明委先后5次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3、“全国文明城市”进行命名表彰。目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已有10个城市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尚有沈阳、武汉、西安、济南和哈尔滨5个城市未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新一轮的争创局势将更加紧张激烈,三年后,如果我市再不能达标晋位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将被彻底边缘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工程。做好“创城”工作,党委政府可以树形象,百姓可以得实惠,企业可以赢商机,经济可以激活力,发展可以添动力,城市可以增实力。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创城”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全力组织实施。我市作为欠发达城市,开展创建
4、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增进共识、提振信心,增强加快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哈兴商创业;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秩序,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全市改革发展的重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必须举全市之力,抓紧抓好这项事关城市发展和造福百姓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加强全市经济、政
5、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提升质量和标准,力争到2014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二、我市“创城”工作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工作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为我市“创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治保证。2011年,按照中央和省文明办要求,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我市组织开展了自查自测工作,结果显示:在126大项测评基本指标中,有80项处在A档水平,占63.4%;31项处在B档水平,占24.6%;15项处在C档以下水平,占12%,
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 (表一)序 号测评项目测评内容(项)测评等级ABC1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86112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9813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73314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3120745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11746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2413567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10738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148339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1284合 计12680311563.4%24.6%12%注:A为达标项,B、C为不达标项。1.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我市实施新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地区生产
7、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和4000亿两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城市基础建设快速发展,路桥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建改建道路667条,桥涵121座。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水平大幅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主城区居民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5%,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别减少17.8%和11.7%,森林覆盖率达45.5%。2.社会建设稳步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加强,近五年,累计投入871.5亿元,落实280个惠民行动
8、项目。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3.8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大幅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9万套。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全市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接近千元/人,创建标准化学校400余所, 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满意度达到85%。建成科普场所257个,覆盖率达到8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4%。设立101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安装健身路径6500件。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中心社区”建设模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下降
9、61.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2.5%。3.文化建设明显加强。市政府逐年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增至每年4000万元。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大项目、园区和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2011年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建设市级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48个,区级图书馆7个;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区级文化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7个,农家书屋1661个。11个区、县(市)达到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标准。加强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完好率达
10、到95%。形成 “哈夏”音乐会、“湿地旅游文化节”、“冰雪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树立哈尔滨“冰城夏都”城市形象。2011年,我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城”称号。4.环境秩序有所改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秩序整治工作,围绕实施“三优”文明城市工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治脏、治乱、扮靓城市”行动和清冰雪等整治战役,集中治理城市重点部位环境卫生,实施“三沟一河”治理、裸土地面硬化绿化、主城区楼体粉刷清洗、重点区域灯饰亮化等专项行动,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增加环卫作业投入,城区道路清扫和清冰雪机械化率、水冲洗率明显提高。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11、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辆运营管理,打击各类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实施智能交通,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深入实施“数字城管”模式,建立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价的城市管理机制。 5.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加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三大文明”创建,推出“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邻居节”、“绿色楼道”、“诚信哈尔滨”、“邻里牵手逛新城”、“货真价实满意店”等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十佳公仆”、“感动哈尔滨人物”、“道德模范”、“发现身边感动、争做冰城好人”等评选活动,涌现出李庆长、王影、谢尚威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形成以路桥精神、环卫精神、交警精神和公
12、仆精神为代表的哈尔滨时代精神,为城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市民参加公益活动热情不断提升,全市注册志愿者47万,超过国家8%的标准,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为空巢老人捐款470余万元,得到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系统3458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1266个,市级2171个,有力促进和带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我市“创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标准,我市尚有46项指标处在B档(不达标)以下水平,占总指标的36.6%。1.创城工作体系尚未健全。“创城”工作是一项覆盖面
13、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负其责,文明办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城”工作体系。从上一轮创建情况看,各城区、各部门对“创城”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没有真正上升到重要日程,“创城”指标与单位工作结合不紧,缺乏积极有效的推进措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没有真正形成。我市各级文明办工作力量和创建经费不足,市文明办作为“创城”工作的组织实施者,现为市委宣传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8人,创建经费50万元,在机构设置、行政级别、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平均编制14人(最多的有19人),正局级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争创 全国 文明城市 调研 报告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