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1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第 19 页中考高频考点:声现象、物态变化、内能(含热值比热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运动的相对性、平均速度测量或计算、密度、惯性、摩擦力、压强、浮力(实验)、简单机械(杠杆或滑轮组)、电功(含电热、电能表)、电磁感应、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信息传递”、功和功率、电路设计和识别、欧姆定律(实验)、电功率(21)中考物理基础考点(全部)一考合格,学生必须真正理解以下考点中的10个(真正理解是指题目变一下还能做对)考点1:相对运动9.(四调)下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 ,若说其中一架战斗机是运动的 ,则选取的参照物合理的是( ) A. 地面 B.
2、 加油机 C. 另一架战斗机 D. 该战斗机内的飞行员基础回顾: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发生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 发生变化。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示例:如下图,物体的位置变化有两种远近变化或方位变化。 图甲中小狗从A到了B位置,以树为标准,小狗离树的远近变了,那么小狗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以树为参照物,小狗是 的。 图乙中小狗绕树干转圆圈从A到了B位置,以树为标准,虽然小狗离树的远近没有变,但是小狗由树的南边转到了树的东边,方位发生了变化,小狗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以树
3、为参照物,小狗是 的。中考模拟: 1. 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若说对接前“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神州一号” B“天宫二号” C地面 D云朵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运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相同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 B船舱 C座椅 D河岸上的树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后退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相同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 B较大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C较小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 D迎面驶来的船考点2:声现象10. (四调)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
4、图所示 。换另一个音叉做实验,可能得到的波形是( ) 由A、B、C可以看出,三种声音的 不同,三种声音的 相同; 波形D是 的声波图象,判断的依据是 。基础:1.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某一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甲 音叉 乙 钢琴 丙 长笛 A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B它们发声的音色相同 C它们发声的响度相同 D它们发声的音调相同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传递信息的是 ;利用超声波的是 ,利用了次声波的是 。A. 确定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 B.蝙蝠发现昆虫 C.倒车雷达 D.利用B超查看胎儿 E.扬声器发声使烛焰闪动 F.用一种声波清洗眼镜 中考模拟: 1.
5、把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三个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 B乙、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C甲、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 D甲、乙、丙都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考点3:热现象11. (四调)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海波和石蜡熔化时内能都增大B. 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都不断升高C. 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D. 实验中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基础一水的三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白气”实际上空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微小水滴。“白气”产生 、消失的物态变化如下图基础二温度计 甲 乙 丙 丁温度计原理:
6、 (甲图)温度计读数:乙图读数是 ,丙图读数是 。 温度正确视线:丁图中,正确的是 ,读数会偏大的是 。基础三熔化实验: 下图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图甲中搅拌器不停地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完成海波的熔化曲线。 (3)通过分析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有三种情况: 。加热第810min内,海波 热,内能 。t/min012345678910111213T/2427303336394245484848515457甲 乙 丙(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可知,如图丙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
7、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基础四沸腾实验: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99999999999(1)烧杯内的水在“烧开”前发生物态变化是 ,“烧开”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两种形式都属于 。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会形成“白气”,“白气”实际上是 遇冷 形成的大量的 。 (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
8、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 (填字母符号)是水沸腾前的情况;B图中气泡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3)分析记录数据: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这个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用来增大水分子间的 。 (4)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举出1种) 。注意:“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变小”“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变大”两句话都正确,两句话中的“水”所指不同。考点4:关于内能10.(元调)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
9、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小,一定放出热量 B.物体内能减小,温度可能不变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A选项:物体改变物体内能有 和 两种方式。物体内能减小,可能是 ,还可能是 。B选项: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内能 ,温度 。C选项:如, ,吸收了热量,温度没有升高。D选项:物体内能增加了,可能没有吸收热量,例如 。基础回顾: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 实例分别有 和 。练习:1、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
10、的内能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6A选项:物体的内能与物体 、 和状态有关,如一桶10的冷水与一滴90的热水相比, 的内能小。B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 两种C选项:物体温度升高(也就是它的内能变 ),可能是通过 ,也可能是通过 。 D选项: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温度不一定升高。如,0的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内能 ,温度还是 ,只到所有的冰 后,继续吸热温度才升高。 计算1:水吸收热量的计算 1升水温度由20升高到70吸收了多少热量?水=103kg/m,c水=4.2103J/(kg)计算2:燃烧放热的计算1.(元调)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下列说
11、法正确的是 (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对错理由 )B.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对错理由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对错理由 ) D.热机使用的燃料的热值越大,热机的效率就越高(对错理由 ) 2. 如图所示的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中,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 冲程,是 能转化成 。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0%,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完全燃烧100 g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转化为 J的有用功。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利用水吸热降低汽缸温度,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性质。考点5:平面镜成像12. (四调改编)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
12、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 ,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1) 画出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像的距离是 ;(3)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基础回顾: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练习: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人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C人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D人靠近平面镜,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 B.尽量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C.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蜡烛的像
13、与蜡烛不是等大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1)我们应选择(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点燃蜡烛 (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
14、(5)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 的关系。(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 )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4.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中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根据平面镜成像持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请保留作图痕迹)
15、图中S为镜前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A点,试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这条光线。 题图 题图 题图 考点6:凸透镜成像14. (四调)如图所示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 )乙: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丙:若要照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丁: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 “补光”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与乙 B. 甲与丙 C. 丙与丁 D. 只有丙要求:在题中将甲乙丙丁中选项错误用“”标出,并在题中相应的空白处更正。基础回顾:(1)在甲乙丙丁图中画出物体
16、“”所成的像(大致位置即可)。(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是 ; 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 凸透镜且变 。(3) 上面成像四种情况分别对应的光学仪器是: 甲 、乙 、丙 、丁 。练习1.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
17、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把光屏移动到F点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把小灯泡放在F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 射出,原理是 。甲 乙 (2) 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图乙,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答出一种即可): 。(3) 要使图乙中烛焰的像位于光屏的中间,如果蜡烛和光屏固定不动,可采取的做法是:(4)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或生活用品)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下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g各点中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物理 基础 考点 试题 全部 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