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11页).doc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第 11 页(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闲暇时光,静候在无声的岁月里,捧一卷美文,享受着淡淡的tin静与悠雅,静静的陶醉在温xn的书香的气息里,远离喧嚣和浮燥,享受一份淡然的心绪,学会不时的在岁月中沉静下来,把自己隐匿在一片净土里,放飞被现实所禁锢已久的思绪,静静的感受生活中的美,搁浅岁月,幸福就在身边。给加点定字注音。(2分) 喧嚣 隐匿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tin静 温xn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
2、分)改 改【答案】xio n 恬 馨 悠改优 燥改躁【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A.国庆期间,大街上熙来攘往,商场里人头攒动,餐桌上觥筹交错,真是一派繁荣景象。B.王玲学习认真仔细,对作业中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不放过,真是锱铢必较。C.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真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D我们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
3、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B句“锱铢必较”指斤斤计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我的中国梦”演讲,使同学们点燃了爱国激情,放飞了青春梦想。B能否勤洗手、勤锻炼是预防甲型H7N9流感的有效途径。C经过环保部门的大力整治,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了两倍。D为了防止“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交通事故,部分城市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了罚款措施。【答案】D【解析】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
4、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A、泼辣 丰硕 蕴蓄 B、丰硕 蕴蓄 泼辣C、蕴蓄 泼辣 丰硕 D、泼辣 蕴蓄 丰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本题要根据四季的特点来判断相关的词语。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5、。B、史记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摄入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 D、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初中三年,我们学过的小说有:社戏、芦花荡、孤独之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B错,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6、A。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鼠?”B、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C、柠檬黄色素、玉米香精、糖精钠等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合。D、今早,初三五班的黑板擦不见了,老师想知道是哪位同学藏起来的?【答案】D【解析】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对偶和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B、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线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
7、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了的春天的温柔、甜美。)C、身居斗室,即知天下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有好处。)D、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角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特征,再根据句子内容判断,比较括号里的内容,判断正误。C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反问。考点:辨析、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采菊东篱下, 。(2)
8、长风破浪会有时, 。(3) ,衣冠简朴古风存。(4) ,金石为开。(5)笔落惊风雨, 。(6)山重水复疑无路, 。(7)从善如登, 。(8) ,盛必虑衰。(9)此中有真意, 。(10)末大必折, 。【答案】(1) 悠然现南山(2)直挂云帆济沧海(3)萧鼓追随春社近(4)精诚所至(5)诗成泣鬼神(6)柳暗花明又一村(7)从恶如崩(8)安不忘危(9)欲辨已忘言。(10)尾大不掉【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9、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肯定涉猎到了不少名著,请填空。(4分)“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是水浒传中的回目,其中的“花和尚”和“青面兽”分别指的
9、是_和_;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语是从名著_中的故事演绎而来的;课文香菱学诗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从香菱苦心学诗的经历中你能得到的启发是:【答案】鲁达或鲁智深,杨志,三国演义;启发:言之有理即可。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或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解析】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回答后面小题。(15分)“时间都
10、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
11、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
12、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
13、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0、文章第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3分)巧用歌词,设置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1分)引出说明内容(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答出两点就给3分)【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
14、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阅读选文,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原因。(3分)【答案】(3分)(1)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2)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3)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人越老,度过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第四段提问后的第五、第六、第七段“首先”“其次”“第三”所示内容一一概括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2分)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
15、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答案】C(2分)【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仔细阅读文章第小节,回答下列问题:(7分)(1)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案】(1)(4分)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直观的说明了人对时间的感觉与外界事物的新鲜感刺激又很大的关系,新鲜感越少感觉时间过得越快。(2分)(2)“渐渐”一词不能去掉,(1分)“渐渐”是“逐渐”的意思,说明人进入适应性的
16、状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进入。去掉则变成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很快就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与事实不符。“渐渐”体现语言的准确性。(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二题,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8分)要紧的是“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11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学 同步 单元 双基双测 期末考试 教师版 新人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