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全套(1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全套(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全套(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全套-第 19 页中考考点:“声现象、物态变化、内能、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密度、惯性、摩擦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电现象、电功率、电热、电磁感应、能源。”推测今年:1.其中绝大多数内容仍然是重点。如,测量摩擦力依然是考查重点,将与二力平衡知识结合;简单机械依旧侧重于杠杆这种机械;功和功率侧重于电功、电功率、电热(含能量转化效率);信息传递方式很可能是2015年新考点。中考高频考点考点1:声现象9(四调)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A选项:通过声学仪器 判断地震的方位,是利用声传递 ;B选项:利用 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 ;C选项:利用 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传递 ;D选项: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 。变式练习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传递信息的是 ;利用超声波的是 ,利用了次声波的是 。A. 确定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 B.蝙蝠发现昆虫 C.倒车雷达 D.利用B超查看胎儿 E.扬声器发声使烛焰闪动 F.用一种声波清洗眼镜 变式练习2: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某一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甲 音叉 乙 钢琴 丙 长笛 A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3、B它们发声的音色相同 C它们发声的响度相同 D它们发声的音调相同考点2:关于内能和温度10、(元调)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知识储备:A选项:物体的内能与物体 和 有关,如一桶10的冷水与一滴90的热水相比, 的内能小。B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 两种C选项:物体温度升高(也就是它的内能变 ),可能是通过 ,也可能是通过 。 D选项: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温度不一定升高。如,0的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内能 ,温度还是 ,只到所有的冰 后,继续吸
4、热温度才升高。 变式练习1:(1)下图中 是做功冲程,判断的依据是 ,其能量转化是 ;下图中动能转化成内能的是图 所示 冲程,这个冲程是靠曲轴和飞轮的 来完成的。 甲 乙 丙 丁(2)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下列对图中的补充正确的是吸气冲程()()()()排气冲程A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变式练习2:(3)如图所示的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中,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 冲程。若
5、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0%,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完全燃烧100 g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转化为 J的有用功。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利用水吸热降低汽缸温度,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性质。考点3:温度计 + 物态变化的两个实验(1)温度计 甲 乙 丙 丁温度计原理: (拓展:把上图甲装置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发现,红色液柱先有一个小幅度下降,然后迅速上升,液柱先下降的原因是 )温度计读数:乙图读数是 ,丙图读数是 。 温度正确视线:丁图中,正确的是 ,读数会偏大的是 。体温计:下图中,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 ,作用是 。用这支体温计给人测体温,第一个人体温如下图所示,
6、如果在没有甩体温计的前提下,直接用来测体温正常人,正常人的体温会被测量成 。(2)沸腾实验: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99999999999(1)烧杯内的水在“烧开”前发生物态变化是 ,“烧开”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两种形式都属于 。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会形成“白气”,“白气”实际上是 遇冷 形成的大量的 。 (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 (填字母符号
7、)是水沸腾前的情况;B图中气泡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内能 。这个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用来增大水分子间的 。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举出1种) 。(3)熔化实验: 下图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图甲中搅拌器不停地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完成海波的熔化曲线。 (3)通过分析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有三种情况: 。加热第810min内,海波 热,内能
8、 。t/min012345678910111213T/2427303336394245484848515457甲 乙 丙(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可知,如图丙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考点4:平面镜成像11(四调变式)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亮度比这个人的要暗一些C随
9、着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 D只要该市民站着不动,她的像到安全门的距离就不变(1)平面镜成像实验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1)我们应选择(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点燃蜡烛 (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4
10、)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5)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 的关系。(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人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C人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D人靠近平面
11、镜,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成虚像的原理虚像10、同学们在东湖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基础I:水中看到“云”是虚像平面镜成虚像原理练习:仔细观察,会发现蜡烛火焰在平板玻璃中成两个像,这是为什么?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薄玻璃 玻璃面(或水面)成的像比实际物体要暗一些,这是为什么?基础II:看到水中的鱼成虚像原理:如图甲所示小明看到灰色墙面上有一个白点,白点反射的一束光进入小明眼睛,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确定墙上白点的位置。如图
12、乙水中S点发出的光进入人眼,请用作图法确定人眼看到S点的位置。 甲 乙 练习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考点5:凸透镜成像填空题: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甲所示的变化,说明这个水滴对光有 作用。先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放在该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再把玻璃板 (选填“稍微降低”、
13、“保持不动”“稍微抬高”),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光的折射实验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把光屏移动到F点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把小灯泡放在F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 射出。甲 乙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图乙,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答出一种即可):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或生活用品)
14、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下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g各点中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练习:1.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 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 。(2) 如图所示,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 像,由此可断定凸透镜的焦距 15cm。(3) 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2 如图“探
15、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3下图是一种视力不正常眼睛的成因示意图,这是 ( )A近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像距离凸透镜22cm,由此可断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考点6:安全用电常识13(四调)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都
16、是安全的B试电笔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的C只有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才可能发生触电事故D家庭电路中,控制各个灯具的开关都应安装在火线上A选项:不超过 的电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B选项:试电笔是用来测试 ,下面握法正确的是 。C选项:接触 带电体时会触电,靠近 带电体是可能发生触电。D选项:家庭电路中,控制各个灯具的开关都应安装在 。变式练习1: 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可靠近高压带电体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C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变式练习2: 以下
17、常见的触电事故示意图中,明显错误的是 ( ) A B C D变式练习3: 以下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高压线下钓鱼 B洗衣机的机壳没有接地C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 D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考点7: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基础一: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在下列四幅图中,标注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窍门:在右手大拇指标一个N,如右图,伸直右手掌,手背对自己的眼睛,手心对着螺线管,四个手指指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标有N)指向的一端螺线管就是N极。练习:(提示:1.先在每股线圈上标出电流的箭头;2.再用上图窍门解题)14(四调)下列四幅图中,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标注正确的是 ( )基础二:实验探究通电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物理 高频 考点 试题 全套 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