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题(28页).doc





《中国文学史复习题(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复习题(28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复习题-第 8 页中国文学史复习题明代诗文曲部分一、 填空题1、明初的杨基、张羽、( 徐贲 )、高启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2、明初众诗人中,(高启)是最有成就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他为“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3、(宋濂)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4、刘基的(郁离子)是他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着的一部寓言散文集,其中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5、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其主要人物是“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6、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是以李东阳为领袖的( 茶陵)诗派。7、前七
2、子是以( 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8、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是一部受人们重视的文学批评著作。9、后七子中创作数量最大的作家是(王世贞),他的文学影响也远远高出后七子中其他人。10、前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是在( 复古 )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11、明朝嘉靖年间,文坛有以王慎中、唐顺之为代表的(唐宋派)。这个派别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 归有光 ),他的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12、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对晚明文坛有着启蒙作用。13、晚明时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派别,主要人
3、物有袁氏三兄弟,其中(袁宏道 )的影响尤为突出,他在叙小修诗中提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诗歌创作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14、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 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的影响。15、晚明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是( 张岱 ),其散文代表作品为西湖七月半。16、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祯初年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是( 复社),与此同时,( 陈子龙 )和夏允彝、徐孚远等创建几社,彼此呼应。17、明代民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冯梦龙)投入相当精力编辑了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两部明代民歌专集。二
4、、名词解释1、吴中四杰 (明初 吴中 诗人 高杨张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2、 台阁体 (明初 台阁重臣 “三杨”歌功颂德 雍容华贵 缺乏社会内容和真情)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台阁体诗文内容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
5、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3、 童心说 (明后期 李贽 文学主张 真心重情 个性精神 打破复古)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收录于焚书。该文写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主要是用来驳斥耿定向的理论。李贽在该文中主要阐述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
6、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要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这在当时道学僵化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4、 公安派 (明后期 湖北公安 “三袁”“性灵说”真趣淡奇 率直浅俗)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5、 唐宋派 (明中期 散文流派 文以明道 文学意味 归有光
7、)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6、 茶陵诗派 (明前期 李东阳 “诗学汉唐” 冲击台阁体 )明初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因其历任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诗风雍容典雅,平正典丽,仍有台阁体的余波。但另一些作品却摆脱了台阁风,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作者的个人的真情实感和精神状态。自然清新、意趣横生,不刻琢,有浓烈的生活气息。7、
8、 前七子 (明中期 李何 “诗必盛唐”“真诗乃在民间” 泥古缺乏情感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提倡诗必盛唐,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李梦阳对当时受理学风气影响的文学创作深恶痛绝,因此,李梦阳提出文学创作应重视真情的表达。8、 后七子 (明嘉靖中期 李王 承接前七子 法度格调 难脱模拟蹈袭)明嘉靖、隆庆年间中国明代的
9、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他们在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后,继续提倡复古,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后七子。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由于后七子立论有的褊狭,有的通达,故其创作中的模拟仿古程度也有所区别,其中李攀龙最为严重。后七子在近体诗方面都有一定功力,但都带有模拟的毛病。加之才气不足,生活不厚,常有重复雷同的现象。9、 竟陵派 (晚明 钟谭
10、“性灵派” “幽深奇僻” 视野狭窄)竟陵派又称钟谭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故被称为竟陵派。竞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可以说是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竟
11、陵派与公安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10、 复社和几社 (明末 文人团体 张溥 陈子龙 “兴复古学” 政治主张 关心现实)复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成立于吴江(今属江苏),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复社的主要任务固然在于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以东林后继自任,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吴伟业复社纪事),反映着“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几社:明末文社组织。主要成员有陈子
12、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他们宣扬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杜春登社事始末),故名几社。他们的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的影响,反对公安竟陵。但他们是站在现实政治的基点上尊古复古的,作品对时政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三、简答题1、简述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明中期文学思潮,具有复杂性积极,重视文学地位,探索文学发展道路;摆脱文学受道德说教束缚,提倡真情弊端,主张与实践脱离,缺少真情,模拟蹈袭影响,法度格调说为清代沈德潜继承,重举复古大旗;肯定俗文学中的新精神,“真诗在民间”,为袁宏道所肯定。2、简答晚明小品文的特点。内容题材生活化、个人化(自然美景
13、、赏玩情怀)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结合袁宏道 、张岱的作品内容进行分析明戏曲部分一、填空题1、王九思的杂剧(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2、王骥德在曲律中称“徐天池(徐渭)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3、(南词叙录 )一书,一般认为是徐渭所作,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4、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剧是指李开先的( 宝剑记 ),梁辰鱼的浣纱记,还有据说是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 昆山腔曲 )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6、汤显祖所创作的“临川四梦”完整地展现他的戏剧理论,也就是“( 至情论 )”论。7、汤显
14、祖的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话本( 杜丽娘慕色还魂 )。8、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 紫钗记 ),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9、朱权的( 太和正音谱 )和相传为贾仲明所作的录鬼簿续编是明代前期产生的重要戏曲文献。10、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楷模的临川派,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11、沈璟后半生以“词隐生”自署,进行了长达20年的戏曲创作和研究,他一共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二、名词解释1、临川派明代传奇文学的一种流派。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
15、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2、 明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3、 玉茗堂四梦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
16、玉茗,帮又称“玉茗堂四梦”。4、 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5、 汤沈之争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
17、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6、 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戏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在清代,但是它的源头在明代。划分唱场次的单位称之为“折”,表现一个故事完整的片段段落,是为一折。折子戏是指一场或几场组成的、有独立体系或析出全本大戏的一出、几出别具特色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戏。三、简答题1、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其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在理想实现的艰辛过程中历经四个阶段的成长,由最初的
18、端妍恭顺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在杜丽娘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2、概述徐渭四声猿的思想内涵。徐渭的由四个剧目组成的四声猿,独立看来,情节单一,内蕴单一。综合起来,恰恰全面反映了徐渭的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严厉批判统治阶级、对非人性戒律进行挑战、对女性才能高度重视的民主思想四、论述题1、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
19、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1)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出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
20、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明代章回体小说部分一、 填空题1、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2、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代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3、三国志演义是在陈寿创作的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的小说,在虚实结合方面比较成功,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4、三国志演义在人格建构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5、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6、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
21、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7、明末金圣叹将水浒传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8、水浒传最早的书名叫忠义水浒传。9、明代的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10、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致勾勒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并且书中已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11、封神演义是许仲琳、李云翔根据民间创作改编而成的,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12、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也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13、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金瓶梅词话卷首欣
22、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14、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金瓶梅为底本,将正文的个别文字修改后另作详细评点,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15、金瓶梅的书名,乃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16、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明代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17、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18、“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19、凌蒙初编著
23、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已经是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20、明末“姑苏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出佳作四十篇编成的今古奇观是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小说的选本。二、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分章叙事、每回情节独立、故事完整;以宋元话本为基础,带有说话艺术的特征;三国演义水浒传是章回小说体制形成的典范。2、 英雄传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题材之一;从宋元话本“说公案”、“说铁骑儿”发展而来;歌颂反封建压迫的英雄或超凡的传奇人物;水浒传是典范,另有杨家府演义等作品。3、 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代小说题材之一;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以通俗语言讲述战争兴废、朝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学史 复习题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