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第 13 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
2、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
3、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 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 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
4、任。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 汉字输入。(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 绘图工具的使用。(2) 图形的制作。(3) 图形的着色。(4)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 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 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 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 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 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 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数
5、一说课技能训练10二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4三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4四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12五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4六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2合 计36 第一章 说课技能训练(10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通过说课技能的训练,具有初步把握教材能力和教学能力,力求做到:说“准”教材;说“明”教法;说“会”学法;说“清”教学意图;说“清”练习层次。本章重点1说课的组成2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说课稿的撰写方法4说课的评价体系本章难点 1说课稿
6、的撰写方法2说课的评价体系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4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教学。本章重点1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2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3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4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5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本章难点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2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本章主要内容1 概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
7、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2 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制定其教学目标。3 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4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方法。5 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进行教
8、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和训练。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6 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训练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7 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让学生设计练习题,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习题,搜集其它练习题,通过讨论和研究建立小题库。8 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
9、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第三章 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4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本章重点1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3电视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4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本章难点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本章主要内容1 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的行为方式。2 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2.1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画、挂图。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材 教法 教学大纲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