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评课议课会议记录(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评课议课会议记录(5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评课议课会议记录-第 4 页 颐和园评课议课会议记录会议主题:针对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议课。会议过程:一、张月梅老师安排本次会议议程。远程研修以来,大家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今天,我们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小学语文1组的8位老师共同观摩了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接下来我们就对这节课进行评析,请各位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要有所保留。下面先由邵老师对执教的颐和园一课进行说课。二、老师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颐和园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专题中的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2、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
3、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们的教学,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课是一篇游记的特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为: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我将采用“以读为本,
4、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用声音读出美;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心灵感受美,从而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加强“协作”,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学法。这篇课文喻情于景,适合将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学法指导上,充分确立
5、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导学长廊部分,抓住关键词句,在读、想、划、议相结合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还要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揭题。2、回顾全文,理清顺序。3、精讲点拨,梳理提炼。4、学法迁移,合作探究。5、总结感悟,思维升华。6、延伸拓展,推荐作业。(五)说板书。三、集体评课议课。(一)任英磊老师: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
6、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为此,邵老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作者游览顺序,然后关注“长廊”与“万寿山”,品味其中的美。“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为用好课文这一例子,学习作者抓住景物描绘的特点,邵老师在教学不同景物时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长廊”抓住“长”、“美”,特别是聚焦于“每一间的横槛上没有哪两幅是相同。”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画多,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其中一幅画,从而达到读、写、说、想的结合。“万寿山”学习重点在于体会“滑”字的妙处,引导学生字斟句酌。邵老师对于“滑”字的教学可以说是层层推进,有条不紊。教活了一个字,也就教活了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好的
7、教学不会面面俱到,而是善于抓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只是在教学中读的时间还可以充分些,读的形式还可以多样些。(二)魏莉老师: 整个教学过程,邵老师始终坚持语文的课程本位,把学习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邵老师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熏陶,领略本文中颐和园的意境。邵老师引领学生重点品读了长廊这一景点的介绍。没有进行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捕捉关键词语,深入品味感悟。抓住“一眼望不到边”“3700多米长”“几千幅画”等词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对“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
8、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两个句子,学生进行了研读,特别是让学生想象这几千幅画上的内容、画面,给学生更大的视觉冲击。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长廊两旁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很多,也许更能让学生置身这花海之中,感受长廊的美。第4、5自然段的处理,邵老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在小组汇报交流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邵老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三)张建华老师: 颐和园是一篇写
9、景的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因此,邵老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不少。例:在指导学生读长廊的长时,邵老师利用不失时机的渲染,巧妙地范读,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进行指导训练。再有,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邵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四)张月梅老师
10、:阅读教学,“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让学生抓住一句话中的要点用精炼的语言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如邵老师在教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看到这么多各具情态的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将“滑”与“划”进行对比。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并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就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课堂上,邵老师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
11、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五)高冬梅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邵老师努力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平铺直叙,在理清顺序之后,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来学习颐和园的美,整个教学思路设计得比较清晰,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邵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邵老师注重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四、张月梅老师进行会议总结。依据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家积极热烈地进行了评议。通过大家的积极探讨,让我们彼此从中学到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它帮助我们凝聚教学艺术、积淀教学智慧、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呈现出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