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8页).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 57 页第一单元 位置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2、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位置(一)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
3、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1、介绍位置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2、谈话导入(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出示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2)想一想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
4、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要求
5、: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C、总结方法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例,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那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
6、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设计:练习一部分题。 课后反思:课题:位置(二)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重难点、关键: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
7、示列与行。教学过程:一、复习: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二、教学例21、教学例2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小黑板)(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2)解决第(1)个问题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B: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 山(2,2) 大象馆(1,4)(3)解决第(2)问题A:出示要求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C:反馈练习结束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2、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
8、,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第1题:(1) 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2) 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第2题(1) 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 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第3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
9、两个数据表示。 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
10、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
11、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关键1、重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难点:(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3、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课时划分: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1、 分数乘法.6课时2、 解决问题.4课时3、 倒数的认识.1课时4、 整理和复习.1课时1、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课题: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
12、计算。重难点、关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计算下列各题过程要求:(1) 写出计算过程。(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14(3)+14(3)+14(3)改写成乘法算式呢?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 出示例题根据题意,画示意图。(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11(2)3= 11(6)(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师:11(2)3= 11(6),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11(2)+11(2)+11(2)=11(2+2+2)= 6(23)= 11(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A、
13、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B、 教师整理并板书: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教学例2计算:8(3)6(1) 学生独立计算。(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3)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4)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做一做”。(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四、课后作业设计一、计算6(5) 7 13(4)8 8(3)3 15(2)410(3)5 9(4) 3 273(2) 1632(5)二、列式计算1、3个
14、5(2)是多少? 2、12(7)的6倍是多少?3、14(5)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16(3)与24的积是多少?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题: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 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124(3) 16(5)32 155(3) 8(3)12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
15、骤。(1) 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4(3)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2) 某修路队,每天修路2(3)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3)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20(3),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出示题目:问题一: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1) 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1)4(1)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5(1)4(1)表示什么?经过讨论,使学生理解5(1)4(1),就是求5(1)的4(1)是多少,也就是说把5(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16、?画示意图分析。每小时粉刷 这面墙的这面墙的5(1) 5(1)的4(1)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面墙的5(1)的4(1),是占整面墙的20(1)板书:5(1)4(1)20(1) 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板书:5(1)4(1) = 20(1)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问题二:4(3)小时粉刷
17、多少呢?(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 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 画示意图加以验证。注意: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5(1)4(3)的意义加以分析。(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3、 教学例44、 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1)3(2)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列出算式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
18、约分的方法。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题后“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第3、4题四、课后作业设计一、计算48(3) 15(7)10 1421(2) 35(18)15二、列式计算。1、4(3)的7(6)是多少?2、8(5)千克的5(4)是多少?3、5(3)小时的12(5)是多少?三、解答下列问题。1、高山村农民开荒,每小时开垦荒地8(1)公顷,5(4)小时能开垦荒地多少公顷?2、一个长方形长5(3)dm,宽2(1)dm,它的面积是多少dm?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练习课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题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19、地进行计算。练习过程:一、 基础练习1、口算147(3) 155(4) 8(5)5(2) 15(7)52、计算33(7)14(3) 7(5)4 279(5)过程要求:(1) 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 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3) 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二、 专项练习:完成练习二第510题1、第5题(1) 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2(1)2(1)、3(2)5(4)、4(3)4(3)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2) 将结果写在书上。2、第6题(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 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3) 列式计算。3、第7题
20、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4、第8题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5、第9题(1) 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2) 改正算式。6、第10题(1)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2)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三、 课后作业设计:一、计算。5(3)3(2) 8(5)15(4) 12(7)7(3) 147(6)9(11)22(3) 1205(4) 6(5)24 12(5)18二、列式计算1、8(5)米的2(1)是多少米?2、7(4)千克的12(5)是多少千克?3、5(4)吨的8(3)是多少吨?三、解答下列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4(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5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