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 6 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稿临朐县龙泉小学 王娟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包括两个信息窗,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本节课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后,对除法的第二次学习,有余数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
2、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本节课内容是下一个信息窗有余数除法的笔算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人教版与青岛版教材,表内除法都编排在二年级上册,而本节课内容人教版安排在了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岛版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论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知识的跨度都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但青岛版在素材的选择上更贴近生活,本单元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基于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的四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
3、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二、说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把要学习的内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课本、请教家长等多种方法围绕“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预习并准备学具,通过预习已经对有余数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只是初步,没有真正理解余数的产生和余数意义,只是停留在“分不完,有剩余”的这个层面上,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
4、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三、说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多维对话教学模式,努力创设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环境,教师通过话题的有效设计,引发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促进师生自主发展。其基本流程是:生本对话(课前预习)-师生第一次对话(预习情况大交流)-生生对话(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的二次对话(教师点拨)-生本二次对话(练习拓展)。四、说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交流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5、建立模型”“应用方法,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交流导入,激发兴趣”环节(预设3分钟)。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准教学的起点,上课伊始,围绕两个问题汇报交流: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比一比谁自己学会的东西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对学生的交流及时评价。让学生带着疑问有所期待的进入下面的学习。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被评为本节课的“质疑之星”。在这个环节的对话中,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更让老师了解了生本第一次对话的程度,指导了预习方法,还具体了解学生到上这节课为止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老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重难点,使接下来的教学更
6、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课前已熟知了课本内容,不再用课本上的信息窗作为学习的素材。接着上面的对话,我创设了一个为“质疑之星”颁奖的生活情境:为了奖励这4名爱问为什么的同学,老师要把9支铅笔(根据学生数)奖给他们,让学生来充当颁奖者。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体验,自主探究”(预设15分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让颁奖者围绕“该怎么分”各抒己见,在自辩中确定每人分得同样多,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 2、提出问题,感受新知有9只铅笔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可能很容易就提出:每人分几支?怎样列式?还有的学生可能
7、会完整的说出问题的答案,但这时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还理解的很浅,没有真正理解余数的产生和余数意义,因此需要利用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3、操作演示,建立表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小棒或圆片等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流分;有的可能2支2支地分。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点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
8、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中获得丰富的直观感受,建立有余数除法的表象。三、“教师点拨,建立模型”(预设10分钟)让不同分法的同学到展台上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分法。教师课件演示可能出现的两种分法。对照图教师追问这个“2”表示什么?剩下的的“1”表示什么:“这剩下的1支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这个”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再继续平均分不够了,所以这些铅笔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每人分到2支还剩1支,在算式中怎样表达呢?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并介绍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几个学生读一读算式,对照自己摆的学具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意义。此环节
9、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最后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伸”(预设12分钟)出示信息窗和绿点标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列出算式,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计算式,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说出所列算式表示的意义,对学生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点拨。由老师创设的情境回到课本这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二对话。既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也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检测,让老师在此对不同的学生查漏补缺,也能效地
10、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1、基本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开放性练习。这一题是开放题,学生有不同的摆法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3、解决问题。装杯子问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发展练习。这道题对吗“25374,猜猜余数可能是几?”也是一道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
1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五、板书设计给学生一个除法算式的规范写法和读法,让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六、说课堂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论是口头评价、还是量化评价,从多个角度的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关注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照教学目标的检测性评价。在应用方法,拓展延伸环节,所设计的4个练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七、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灵活处理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预习时学生已自学了课本,因此在学习新知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质疑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2、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利用课件的的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辅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学生在预习时,查找资料,请教家长等。4、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在对话交流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和闪光点,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由欲设变生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