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36页).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36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第 35 页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习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习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
2、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通过欣赏1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
3、让学生感悟1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本册第一单元是时、分、秒。学生在之前已经比较全面地认识了钟表,认识了时针、分针,认识了整时、半时和几时几分,知道了1时=60分。在时、分、秒这个单元,教材安排了四个内容的教学:1、认识时间单位“秒”,分与秒的关系。2、体验时间的长短。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4、解决问题。在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唤醒已知,体验时间的长短(体验“秒”)上。空间一:交流你所知道的有关钟表的知识钟表与时间是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1、观察家里的钟表,上面都有什么?2、你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4、吗?3、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课上学生交流了有关钟表的知识。关于三根指针的运动关系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表达得比较清楚,能说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空间二:认识“秒”,感受“秒” 1、同学们都会系红领巾吗?想不想比比,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现场比赛,老师计时。最快的同学用了20( )。你知道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时间单位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秒”。我马上肯定,当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出示主题图(跨年、红绿灯、跑步等)2、“秒”很短,那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吗?(秒针、秒表)3、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那同学们你知道1秒有多长
5、吗?1秒我们都能做什么?4、观察课件1分钟的分针和秒针是怎样运动的。知道1分=60秒。再次观察,跟着秒针的运动数出1分钟。5、趴在桌上,默数15秒,坐好。感受15秒的长短。让正好15秒起来的同学又数了一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这个空间里,我安排了两次观察“1分钟的分针和秒针是怎样运动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了解1分=60秒,还让学生比较准确地感知1秒的长短,为后面数15秒打下基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我今天讲了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减法的例4,这道题很值得研究,是非常具有生活化的一套题,一个情境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6、。例四:一家人要买三样商品,分别是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问题是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两道问题看似一样,实际却在解决策略上有很大不同。空间一:独立审题通过前面的教学,我发现我班学生审题,特别是观察、分析统计表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每一节数学课我都坚持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今天的这道例题“图文结合、统计表和文字”结合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观察,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难说出本题情境、数学信息和问题。我接着引导,那他们要买这三样商品,现在需要到收银员这里交钱。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买过东西,也和收银员打过交道
7、,你们知道一个合格的收银员应该是什么样的?王文君说“1分钱也不能漏。”我马上肯定的说,“对呀,收银员收钱是非常认真的,1分钱也不能少收。还有吗?”周梓宣说,“也不能多收钱”。我说“更全面了,谁能综合她俩的发言说说一个合格的收银员应该怎样收钱?”我说“不少收也不多收,也就是收钱要准确,那我们就要精确计算。谁来列式?”空间二:独立列式、独立计算558+225+166= 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说出这是一个连加题。3个数都比较大,为了计算准确,我们应该列竖式计算,你们自己会计算吗?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是采取了先算558+225,再用它们的和加上166,还有直接用3个数
8、加在一起的,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我分别展示了。空间三:思考第2个问题“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一样吗?有的学生说一样,两个问题都是求这三样商品需要多少钱,所以一样。还有的学生说不一样。咸同学代表发言,说爸爸只需要带够钱就可以了,不需要带的一分不差。这个调皮的小男孩平时嘻嘻哈哈的,却一语说中了这道题的关键所在!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表示同意。我继续引导,如果你是小红,你能快速地帮助爸爸知道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吗?有学生说可以用估算,因为估算更快、更简便。在估算时我又给学生设了一个小障碍,估算时我们把558估成550,225估成220,166估成160行吗?学生立马说不行,
9、因为这样爸爸带的钱就不够了,我说是呀,钱多带一点,收银员会找给你,可是如果你没带够钱,人家就不会把东西卖给你了。你看估算时也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成功地解决了这两道问题之后,我又带着学生回顾与总结,看似相同的两个问题,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你会找出更适合的解决策略。那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学生说了买手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说了买飞机票的问题他们都根据例题的情境或选或编了一些数学问题,很好地巩固了例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一)例4反思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9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一)例4反思例4
10、 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吗?这道题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题。如同教参中说的那样,估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估算策略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比旧教材,这也是新教材中增加的一个内容。我对教材的理解是先尝试估成整百数,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估算的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空间一:独立“阅读与理解”根据书上的提示自己寻找问题和需要的数学信息。空间二:讨论“分析与解答”学生们很快得出了要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吗?”,要先知道“六个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列式很简单,重点在如何解决上。学生们以小
11、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很多学生说可以列竖式计算。我肯定这是个办法,但是还有更快、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参考一下15页这两个同学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谁能把他们的方法讲给大家听?我考虑这是一道应用题,通过列式解决更容易清晰地看出估算的过程。于是在和韩丽、计华商量后,我教给了学生估算的书写方法,教学生认识了约等于号。具体的过程如下:221 + 239 460(人)(220) (240)460441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对于239是约成230,还是约成240,我觉得最好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不用强求学生,估算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我发现他们掌握得不是很好,在做练习
12、和课时练时很多学生仍然会出错,所以我采取了帮扶的办法,带一道,写几道,建模后的强化是必要的。课时练的“探究交流”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题,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两种估算策略,我觉得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对于学生理解估算的具体应用很有帮助。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课后反思时间的计算例2:这道例题是小明离家的时间是7:30,到校的时间是7:45,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道题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经过时间是用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在课上我为学生开设的空间是每小组提供一个教具表。(每两人一组)。三年级是一个转折期,学生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角色意识在转变形成中,所以我班的小组是从两人一个小组开始建立的。两个
13、同学利用钟表商讨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有了钟表的辅助,很多学生都是采取了数格的方法,即分钟从6走到9,走了3个大格,也就是15个小格,所以用了15分钟。我鼓励了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把表收起来吗,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可以用7:45-7:30=15分钟。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引导说,我们可以模仿人民币的计算,用小时减小时,分钟减分钟,那这道题我们可以写成7时45分-7时30分=15分。7时-7时没有了就不写,45分-30分=15分。随即出示了做一做,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用9时-8时40分。因为1小时=60分,所以我们可以把9时看成8时60分。反思:这节课我创设的
14、空间主要是在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的使用上,对于如何列式,还是采取了教师引导示范的方法。因为列式不是教材中要求的,但是我觉得让学生理解列式的方法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几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52 有奖投稿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几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第一学段“认识分数”时独创性的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单元,分散在两册教材中,这样,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就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也是针对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做出的积极应答,即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时获得对分数较为完整的认识,又为学生在第二阶段抽象概
15、括分数的意义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匠心独运。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想方设法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识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而数学学习内容有很多是抽象枯燥的,怎样使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趣味横生呢?那就要创设情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把学生带入一种数学奇
16、境中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教学中,我采用了DVD交互式教学资源中的两个有趣情境,小猴子分水果和贪吃的八戒。在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小猴子在树林里找吃的,然后分水果的画面,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用以前已掌握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而且还为下面认识分数做好了铺垫。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则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主人公八戒争吃西瓜的故事,激起学生对悟空偷笑的思考。这一情景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思维,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2、操作探究,感悟理解新知。 皮亚杰指出:“要认识客体,就必须动之
17、以手。”他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多次安排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几分之一分数的含义,掌握了比较几分之一分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直接经历体验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愿学、乐学、想学。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因此,学生
18、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展示其数学学习水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我在练习中设计了看到法国国旗和巧克力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看黑板报比大小、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三道与生活有关的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对数学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米、厘米的认识及测量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启发引导式教学,通过一些教学互动如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
19、量一量、测一测以及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从而学到新知。一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不错,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毫米的认识比较透彻,能够现学现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课堂引入部分,我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引出已经学过的单位米和厘米再介绍新朋友毫米的认识,此处显得有点儿牵强,似乎并未达到引入的真正效果。课堂教学中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在小组测量反馈中,如数学课本的长学生的测量结果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亲自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上台在投影仪下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给其他
20、学生看,更有说服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馈信息发现问题,测量中多的一点点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表示,这个地方又再次引出了对于认识毫米的重要性,感觉在这个地方引入毫米比之前那个引入应该更加合合适。对于毫米,虽然没有学过,但是预想到个别学生可能有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对毫米也许了解,故新课初始不急于介绍,而是让学生说一说对毫米的认识如毫米有多长。课堂上也确实如预料中一样有学生回答出毫米很小,并用手势演示出了一个大概长度。那1毫米到底有多好长呢?通过让学生在尺子看一看,找一找,发现尺子中的小格子。再说明这些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表示1毫米。让学生形成对毫米的初步印象后,通
21、过指一指让学生理解1毫米在尺子上的表示,在此过程中也发现问题,如有的学生误认为尺子上个一根细线表示一毫米,这个时候再提示让学生明白1毫米时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是一个小格子的长度。通过这个指一指的活动及时发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初步认识毫米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和哪些物品的长度测量要用到毫米以及图片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虽然觉得这节课学生学得好可以,教学环节各个部分也算是能够比较好的联系在一起,但是课堂上气氛不够活跃,这与教师的语音语调有莫大的关系。语调太过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兴趣,整堂课下来
22、就会显得比较枯燥无味。教学中除了语调轻重、高低、快慢的应用外,还有语调的停顿,这些都是需要加强锻炼的地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教学中,学生确实最不容易理解的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
23、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受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影响,有些学生就显得特别兴奋,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要出课堂外进行实际方面的操作。我会事先讲清目的,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 反思 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