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地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看我们的地球》.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看看我们的地球,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播放视频宇宙中的地球。,走近作者,1、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著名地质学家,蒙古族。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2、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3、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少年有志,为了要造出“第一流兵舰” ,15岁东渡日本,学习造船专业。但是,当时中国没
2、有钢铁,不能造船,李四光又转赴英国,学习采矿。可他觉得采矿离不开找矿、勘探,还需要掌握地质学的专门知识,于是,他最终选择了地质专业。后来李四光为中国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041907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1910年7月,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毕业归国后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 1911年10月1912年8月,先后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事,湖北军政府实业司司长,湖北省同盟会支部书记。 1913年10月1918年6月,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毕业时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 1920年,归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1936年4月,在英讲学,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5月,回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8月任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校长(吉林大学地学部前身)。 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6年2月,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
4、,兼任所长。 1958年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国外院士。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小故事姓名由来 误将年龄“十四”填在姓名栏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可是,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 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
5、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李四光的贡献 1、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2、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 3、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对中国北部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的研究是中国最早进行的类及石炭二叠系研究。其创立的“”字,为现在的中国古生物学界所沿用。 4、提出了
6、华东第四纪冰川存在的理论。 5、地震预报: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报的,李四光斩钉截铁地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为中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中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旋转( ) 气圈( ) 圈养( ) 露出( ) 露脸( ) 颜色( ) 落色( ) 铀钍( ) 热核( ) 桃核( ) 灼热( ) 外壳( ) 躯壳( ) 模
7、具( ) 规模( ) 2、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介绍地球的性质及其基本构成气圈、石圈、水圈。 介绍石圈的成因。 说明我们对石圈的了解程度和方法。 石圈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介绍人们对石圈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说明石圈表层的各种矿物原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石圈表层各种矿物原料逐渐减少的解决办法。 科学家们在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方面所做的工作。 地热资源亟待开发。 开发地热资源需要具备的条件。 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关于地球起源的不同方法。 号召少年朋友们燃起对科学研究的热情。,3、地球由哪几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8、的是哪部分? 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你能说出在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和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是石圈的最上一层。 因为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从事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现在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日常用品所需要的原料主要还是来自石圈。 课堂测评 1、熟读课文。 2、文章从地球的 说起,以 为主要说明对象,向我们介绍了人们对 的了解、开发和利用情况,并在文章结尾为我们揭开了关于 的神秘面纱。,基本组成部分,地球的构成主体石圈,石圈,地球起源之谜,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
9、体石圈。,第二、三课时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气圈、水圈引出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了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由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
10、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资源。 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靠很多科技部门的努力。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
11、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研读第1-5段 1、速读第1-5段。 2、石圈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石圈是在地球出生和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多次翻动,原来在地表或是地底的岩石位置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在继续着,因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表岩石是不规则的。 3、我们对石圈的了解方法有哪些? 人类目前对地球的了解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非常有限。我们对地球浅层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肉眼,而对地球深层了解主要是依靠地震波。,4、这部分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
12、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 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第5段) (2)列数字 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称为水圈。(第1段) (3)作比较 不过,在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比较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第1段) 可是到目前公里呢!(第3段) 打比方 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
13、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第3段),研读第6-12段 1、朗读文段。 2、石圈最上层能够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矿物原料有限,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3、科学家们想到的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有哪些? 主要的热资源,包括太阳、热核反应和地热。 到其他天体去开发。 4、到目前为止,要想更充分利用地热资源,让它造福于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4、。,5、到目前为止,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哪些方法是可行的? 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一下关于地球起源的两种不同说法。 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而成。 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7、文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第9段) 举例子 比如近
15、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了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度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于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第7段) 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发生爆炸,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可能。(第11段) 打比方 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份为人类服务的光荣。(第9段),课堂测评 学习科学严谨的语言,指出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行星。 表达效果:“不太远也不太近”的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限定,是相对于其他行星而言的,是比较之后的结果,表达清晰准确。 2、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表达效果:“重要而首先”突出了这个问题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很多,但最先要解决的是“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问题,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