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第 4 页让语文训练回归课堂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还是被繁琐的课文内容束缚着,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很好地培养。随着课改实践的日益深化,几近消亡的“训练”一词再次回归教学研究的视野。吴忠豪教授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训练要讲求三个维度:理解、积累、表达。”本次教研会,乡下人家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是“理解”这一维度: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会理解,培养阅读能力。一、方法的确定这节课上所呈现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就是: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确定这一方法主要是
2、考虑:教材编排意图(第六组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生活画面;文本中的泡泡“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课后题想画面,并把自己喜欢的画面背下来。所以“想象画面”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重要方法。而画面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基于文本中的一些准确、生动、传神的词句展开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二、方法的训练吕叔湘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同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学会理解、学会阅
3、读呢?(一)认知渗透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二是自然地渗透。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过程,就是方法的认知、渗透过程,是理解文本的思路展示过程:(1)作者是怎样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第1自然段,划出你认为能体现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写写批注并做交流,交流过程中,老师随机点红表示瓜藤动作的关键词,让学生初步感知,原来作者是通过这些词语来展示乡下风光的。(2)老师描述文字,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在学生交流画面过程中,课件上很醒目地
4、留着几个鲜红的字:攀、爬、挂、结、衬,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可以透过这些文字,去想象画面,把画面描述得更生动,更优美。为下面的总结、提炼学法做铺垫。其实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内化积累文本语言的过程,当然,用上自己的语言展开就更好。(二)总结提炼在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就要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学习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这是对学习的理性反思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也是学法形成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 帮助他们从学习中总结出促进理解的阅读规律,以便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课堂上,孙老师是这样总结的:这瓜,这藤、这叶,原本是乡
5、下最平常最普通不过的事物,可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表示瓜藤动作的关键词进行了描写,我们也透过这些关键词,想象画面,欣赏到了那瓜藤满架的迷人风光。并且再次回放第一段的文字,再次点红几个描写瓜藤的动词,这就是学习过程的回顾总结,于是提炼学法“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就顺理成章了。(三)迁移内化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从而达到学法指导的目的。所以,在课堂上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形成能力。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就是学法的迁移与内化。先
6、让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圈圈划划关键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迷人画面。交流过程中抓“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想象鲜花绽放的美丽,抓“探”字想象雨后冒春笋的可爱,这样有重点地实践运用,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突出了本节课的训练主题。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配上了鲜花绽放的图片,提供描写春笋的几个词语,更好地促进训练的有效性。(四)实践外显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训练意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地给他们提供巩固和训练的机会。这节课只学习了前两段,第二课时,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下面几段。另外,可以把学法用于“同组课文”。比如,这一单元
7、的几课,都是描绘乡村生活画面的,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巩固运用。如果在教材中一时不能挖掘相应的学法训练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及时反馈,我们应补充有关练习,让学生及时消化习得的本领。并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也能自觉灵活地实践。因为只有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反复学习,语文训练才能有效,语文能力才能逐步形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总之,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学习方法指导,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才能达到。最后,对于语文训练,我借叶圣陶先生的话,与大家共勉: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算真正有了这项能力。让语文训练回归课堂,让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是当前语文教学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让我们共同努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