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
《医学专题一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5、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
2、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6、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
3、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8、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9、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1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
4、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1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20、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21、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
5、(HBeAg)。2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或同时尚有抗HBe),因而抗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23、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中央静脉和汇管区之间形成的条索状肝细胞坏死。24、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25、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26、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
6、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27、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8、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甲类传染病。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临床轻重不一,一般以轻型多见。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30、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
7、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31、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32、钩端螺旋体
8、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该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极大部分地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人接触被污染的水经皮肤或粘膜而感染钩体。主要表现有急起高热,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大出血,甚至死亡。33、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裂解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处理。34、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
9、阿米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表现为果酱样大便)和肠外阿米巴病。由于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较少见。但并未绝迹。35、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病,主要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和继致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间日疟、卵形疟可出现复发,,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律,病情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36、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合理而高效的联合用药被称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就是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即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
10、AZT和3TC,联合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等。37、斑疹伤寒结节:流行性斑疹伤寒典型病理病变为斑疹伤寒结节,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其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的立克次体肉芽肿,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心肌、脑、脑膜、肺、肾、肾上腺、睾丸等。38、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无肝炎症状、体征,血清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的人。42、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43、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简答题】2、传染病感染过程有哪些表现?答: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可表现为下
11、列五种形式,即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上述五种表现形式中,一般来说,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显性感染最容易识别。5、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16、试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答: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肝炎在临床上具有共同性,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17、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答:病因: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诱因: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
12、激、饮酒、应用损肝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它合并症、手术等。临床表现及特征: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发病二周内出现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等并发症;PTA40%,胆酶分离,胆红素轻重度升高。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腹水;二周以上至24周内出现级以上肝性脑病和/或脑水肿;晚期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PTA40
13、%,胆红素正常上限10倍,胆固醇、胆碱脂酶、白蛋白降低。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或临床表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18、简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答: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可确诊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HBcAg、HBV-DNA、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肝组织HBeAg和/或HBsAg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是否为乙型肝炎或何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丙型肝炎:
14、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IgM、抗HCV-IgG或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HDAg或抗HDIgM或高滴度抗HDIgG或HDV RNA阳性,其中一项阳性或肝内HDAg或HDV RNA阳性可确诊。戊型肝炎: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抗HEV IgM或抗HEV IgG阳性可诊断戊型肝炎。19、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抗病毒治疗目的和方法。答:原则: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抗病毒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
15、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适应症:有HBV复制同时ALT异常者。不适合治疗者: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异常等)治疗方案:a、普通短效干扰素,每次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至1年或更长。b、长效干扰素,180g/次,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4-6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或更长。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病程短;女性;肝炎炎症明显,ALT升高明显;HBV-DNA滴
16、度低;非母婴传播,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等为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不良反应: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失眠、皮疹、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批准治疗对象:年龄大于12岁,伴有ALT升高胆红素低于50mol/L和病毒活跃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人慢性乙肝。不适合治疗对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1年以上。治疗者每3个月复查HBV-DNA、乙肝二对半及肝功能。 26、试述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答: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17、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注射途径传播、母婴传播及其他途径如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高危人群:是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危人群。27、如何确诊艾滋病?答:凡属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应进一步做HIV抗体检测,主要检查P24抗体和gp120抗体。一般ELISA连续两次阳性,再作免疫印迹法
18、(WB)和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确诊。28、何谓艾滋病的HAART治疗?答:由于HIV变异性十分强,仅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易诱发HIV的突变,并产生耐药性。因而目前主张联合用药的抗HIV治疗方案,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常用三联或四联,即三类药物的联合或2种核苷类抑制剂和1种非核苷类抑制剂的联合,2种蛋白酶抑制剂和1种核苷类抑制剂以及2种核苷类抑制剂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等。29、试述伤寒极期临床表现特点答:伤寒的极期在病程的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014天。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
19、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有时出现重脉,即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搏动,系因末梢血管受内毒素影响而扩张所致。皮疹:于病程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的皮肤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一般在10个以下,约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传染病 学常考 名词解释
限制150内